-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题知识自由流动平台与上海自贸区创新功能建设13692109200-浦江
PAGE 4
第26期
(总第495期)
上海科技发展研究中心 2017年11月9日
编者按:2017浦江创新论坛——文化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以“创新文化塑造与科技传媒”为主题,围绕当前如何塑造创新文化和促进科技传媒转型开展了深入交流研讨,提出了一批具有价值的观点与建议。本期简报基于嘉宾 嘉宾包括:科技日报社副社长房汉廷,人民日报社研究部主任崔士鑫,36氪集团高级副总裁奚伟,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院长江晓原,大学生科技报社长冷文生,中国科技网总编辑刘峰,科普时报社总编辑尹传红。报告整理而成。供参考。
嘉宾包括:科技日报社副社长房汉廷,人民日报社研究部主任崔士鑫,36氪集团高级副总裁奚伟,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院长江晓原,大学生科技报社长冷文生,中国科技网总编辑刘峰,科普时报社总编辑尹传红。
2017浦江创新论坛专题简报之七
塑造创新文化是科技媒体的使命担当
创新是一种思维,文化是一种精神,传媒是一种表达,创新文化与传媒相结合,形成创新思维,外化延展出创新实践,科技创新也已成为各类媒体报道的重要内容,科技和传媒正从不同方向融合为一体,形成科技创新的传媒文化。与会嘉宾一致认为,科技媒体要积极主动呼应和借助新媒体,形成科技与传媒的融合之势,引领传媒发展,着力塑造探索、包容的创新文化。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亟待塑造创新文化
大学生科技报社长冷文生指出,创新文化的内涵总体表现在三个方面: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创新创业的勇气魄力,融会贯通的创新生态。当前的根本问题出在科学精神的缺乏。人民日报社研究部主任崔士鑫认为,中国创新文化已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但距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的水准还有差距,畸形的官本位观念、病态的成功观、急躁的功利观、保守的中庸观等情况的存在,制约了我国创新文化的形成。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院长江晓原认为,近年来,科技媒体在报道一些科技事件时,往往出现误解科学、误导公众的现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思路单一、主题先行,对西方科学盲目崇拜,迷信英文写成的科技文章,将“科学”、“西方”与“现代化”捆绑在一起。科普时报社总编辑尹传红也认为,前几年各种养生大师、特异功能大师层出不穷,备受追捧,不是简单的科学素质问题,而在于信仰、价值观与理性思维的缺失。
信息技术变革正颠覆科技媒体形态
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处理、以5G通讯为代表的信息传输和以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采集已经成为现实。科技日报社副社长房汉廷指出,当前媒体发展面临的现状是:纸媒末日(读者失联、内容失魂、编辑失望、技术失败);PC夕阳(门户网站已成鸡肋);移动崛起(移动读者、移动作者、移动内容、移动技术)。读者移动起来,中国人从来没有像这样的时代如饥如渴地通过阅读来获取资讯。很多作者的大量写作也都是在移动端(包括手机、iPad)进行的,移动的崛起正在改变社会。中国科技网总编辑刘峰认为,纸媒面临着生存危机,很多纸媒已经走向了灭亡,许多门户网站也在纷纷裁员,在这样的背景下媒体应该从纸媒向自媒转型,而智能媒体也不能保证我们的长远发展,更终极的方向是向智库的互联网媒体平台转型。
以“智能”和“智库”为关键词促进科技媒体融合
一方面,依托新技术提供更快更准的信息。房汉廷认为,媒体融合的一个维度是智能媒体,智能媒体是基于三大新技术:物联网自动信息采集的实现,5G无时滞式传输能力的保障,AI自学习与价值判断能力的养成。智能媒体体现的关键字就是“快”。刘峰提出,媒体在战略转型过程中,需要利用大数据技术来聚合新的资讯,通过新技术手段,重铸中国科技资讯库海量、快速和专业的优势,重铸智能分类和精准推送的优势,重铸PC端和移动端智能发布的优势,精准地根据用户要求量身定制信息服务。
另一方面,深度挖掘提供更专更深的内容。房汉廷指出,媒体融合的另一个维度是智库媒体,面向公众深度认知和学习的需求,发展深度、专业以及综合性的智库媒体,提供更具深度的全新化、专业化传播内容。36氪集团高级副总裁奚伟提出,科技传媒传播的是知识,跟其他的媒体不一样,知识经济时代大众需要的不单单是快餐式信息,更需要深度的对他们有帮助的观点和认识,所以作为科技媒体来说要服务新商业。冷文生也指出,科技传媒要做的,不再是写写文章写写字,一定是要力透纸背,要从写字阶段进入到做事阶段。
四、发挥科技传媒作用塑造创新文化
传播内容上,冷文生指出,塑造创新文化,推动科技传媒发展,一是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开展一系列创新实践;二是要营造激励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三是要打通校企之间互动的通道。崔士鑫认为,科技传媒要体现传播力、影响力和引导力,让更多科技成就让社会公众知晓;让更多创新制度引起更多人关注,尤其是影响到关键少数——即决策者;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公众提升科学素养、破除与创新文化相悖的保守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论发展中的印度经济-武汉大学学报.PDF
- 论共时性理解对楚辞-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PDF
- 论城化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关系曾芬钰摘要在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DOC
- 让血管内皮细胞産生足够的一氧化氮-HealthWay!.PPT
- 论我国经济转轨发展的四个阶段-经济学动态.PDF
- 论文报告与写作.DOC
- 论文格式水质模型研究进展与流域管理模型WARMF评述黑体.DOC
- 论文模板格式体例规范-中国人力资源开发.DOC
- 论智能钻井理论与技术及其发展倡-天然气工业.PDF
- 论法院之友制度及其在我国的移植障碍V6.DOC
-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数学概率问题探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001].docx
- 2025年主管护师考试导引试题及答案.docx
- 2025年全球创新药物研发合作与竞争格局分析报告.docx
- 2025年创意礼品定制行业供应链优化研究报告.docx
-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申请报告2025: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与文化产业园区产业链优化策略.docx
- 2025中考语文作文押题:5大主题满分作文.docx
- 医疗设备采购决策关键因素分析模型构建与2025年供应商竞争力研究报告.docx
- 房地产中介行业绿色生态发展与环保标准执行报告.docx
- 2025年主管护师考试小贴士试题及答案.docx
- 制造业厂长综合能力培训.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