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骆宾王在狱咏蝉.docx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骆宾王在狱咏蝉 篇一:《蝉》及《在狱咏蝉》 蝉 李商隐 本以⑴高难饱⑵,徒劳恨费声⑶。 五更⑷疏欲断⑸,一树碧⑹无情。 薄宦⑺梗犹泛⑻,故园⑼芜已平⑽。 烦君⑾最相警⑿,我亦⒀举家清⒁。 词语注释 ⑴以:因。 ⑵高难饱:古人认为蝉栖于高处,餐风饮露,故说“高难饱”。 ⑶恨费声:因恨而连声悲鸣。费,徒然。 ⑷五更(gēng):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五更”。举家清,一贫如洗,空无所有。 ⑸疏欲断:指蝉声稀疏,接近断绝。 ⑹碧:绿。 ⑺薄宦:指官职卑微。 ⑻梗犹泛:典出《战国策?齐策》:土偶人对桃梗说:“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后以梗泛比喻漂泊不定,孤苦无依。梗,指树木的枝条。 ⑼故园:对往日家园的称呼,故乡。 ⑽芜已平:荒草已经平齐没胫,覆盖田地。芜,荒草。平,指杂草长得齐平 。 ⑾君:指蝉。 ⑿警:提醒。 ⒀亦:也。 ⒁举家清:全家清贫。举,全。清,清贫,清高。 白话译文: 你栖身高枝之上才难以饱腹;你虽含恨哀鸣徒然白费神劲。 五更以后疏落之声几近断绝,大树依然苍翠却无丝毫同情。 我官职卑下象桃梗漂流不定,家园早已荒芜杂草埋没脚胫。 烦劳你的鸣叫我得借以自警,我也举家操守象你高洁不佞。 创作背景: 李商隐平生曾两度入官秘书省,但最终未能得志,处境每况愈下。该诗就是表达了他虽仕途不顺,却坚守清高之志。 one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⑺,南冠客思深⑻。 不堪玄鬓影⑼,来对白头吟⑽。 露重飞难进⑾,风多响易沉⑿。 无人信高洁⒀,谁为表予心⒁。 ⑺西陆:指秋天。《隋书?天文志》:“日循黄道东行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周天。行东陆谓之春,行南陆谓之夏,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谓之冬。” ⑻南冠:楚冠,这里是囚徒的意思。用《左传?成公九年》,楚钟仪戴着南冠被囚于晋国军府事。深:一作“侵”。 ⑼玄鬓:指蝉的黑色翅膀,这里比喻自己正当盛年。那堪:一作“不堪”。 ⑽白头吟:乐府曲名。《乐府诗集》解题说是鲍照、张正见、虞世南诸作,皆自伤清直却遭诬谤。两句意谓,自己正当玄鬓之年,却来默诵《白头吟》那样哀怨的诗句。 ⑾露重:秋露浓重。飞难进:是说蝉难以商飞。 ⑿响:指蝉声。沉:沉没,掩盖。 ⒀高洁:清高洁白。古人认为蝉栖高饮露,是高洁之物。作者因以自喻。 ⒁予心:我的心。 白话译文 秋天蝉儿在哀婉地鸣叫,作为囚徒的我,不由得生出了阵阵悲伤。 我虽不到四十岁已是满头白发,哪还经得起那如妇人黑发般的蝉儿哀鸣的侵袭。 秋露浓重,蝉儿纵使展开双翼也难以高飞,寒风瑟瑟,轻易地把它的鸣唱淹没。 虽然蝉儿居高食洁,又有谁能相信我的清白,代我表述内心的沉冤?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高宗仪凤三年(678年)。当年,屈居下僚十多年而刚升为侍御史的骆宾王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闻一多先生说,骆宾王“天生一副侠骨,专喜欢管闲事,打抱不平、杀人报仇、革命,帮痴心女子打负心汉”(《宫体诗的自赎》)。这些话道出了骆宾王下狱的根本原因。他敢抗上司、敢动刀笔,于是 two 被当权者以“贪赃”与“触忤武后”的罪名收系下狱。此诗是骆宾王身陷囹圄之作。 一、骆宾王《咏蝉》虞世南《蝉》比较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蝉 虞世南 垂?q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咏蝉① 骆宾王 西陆②蝉声唱,南冠③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①这首诗作于高宗仪凤三年。当时骆宾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 ②“西陆”,秋天。③“南冠”,本指楚冠,此处作囚犯解,作者自指。 8、这两首诗写出了蝉( )的共性特征。(1分) 9、两首诗都运用了比兴手法,请简要分析下列诗句所运用的比兴手法。(4分) (1)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2)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参考答案: 8.(1分)高洁 9.(4分)(1)“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借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1分)这是借蝉喻人,意思是说,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1分) (2)“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说蝉因露重而难以前飞,因风大而鸣声不能远传。(1分)这是用“蝉”来喻“我”,既是描写深秋寒蝉的艰难处境,也是对自身遭遇的慨叹。 (1分)“露重”“风多”比喻环境的压力,“飞难进”比喻政治上的不得意,“响易沉”比喻言论上的受压制。 three 篇二:《在狱咏蝉》创作背景 《在狱咏蝉》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高宗仪凤三年(678年)。当年,屈居下僚十多年而刚升为侍御史的骆宾王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

文档评论(0)

180****595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