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名师精编课件(62张).pptVIP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名师精编课件(62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名师精编课件(62张)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狂人日记》 对旧礼教攻击最为猛烈的人——— 鲁迅 (2)鲁迅与《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封面 《狂人日记》插图 《狂人日记》经典段落 《狂人日记》最后的呐喊 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 救救孩子…… (一九一八年四月。) 用什么来救孩子? A、《狂人日记》: 揭露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B、《我之节烈观》: 揭露“忠、孝、节”伦理道德的危害 “我依据以上的事实和理由,要断定节烈这事是:极难,极苦,不愿身受,然而不利自他,无益社会国家,于人生将来又毫无意义的行为,现在已经失了存在的生命和价值。 ” ——鲁迅《我之节烈观》 本课小结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原因)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概况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四四 提反 倡对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 反对 材料一:萧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李白《忆秦娥》 材料二:“这柯(棵)大树很可恶, 他碍着我的路!” 来! 快把他砍倒了, 把树根亦掘去。 哈哈!好了! ——胡适《乐观》 (1)文学革命的原因 (2)文学革命的内容 ②推倒陈腐、雕琢、迂晦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明了的新文学——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①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③文化平民化:平民教育思潮、文学内容平民化 中国第一首白话诗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远。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胡适 灯闪着, 风吹着, 蟋蟀叫着, 我坐在床上看书。 月亮出了, 风熄了, 我应在院中唱歌。 这是溥仪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他应该是第一个写新诗的皇帝,且还是“口语诗”。 “德先生”与“赛先生” “打 倒 孔 家 店” 鲁迅与《狂人日记》 胡适与白话文 文 化 平 民 化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小 结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思想革命 文学革命 + “四提倡,四反对” 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影响(积极) ①是 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性质: ②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 ③打击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_________; ④动摇了 统治地位; ⑤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 的思想觉醒; ⑥加速了 的传播; ⑦推动了 的发生。 ⑧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现象一:反动军阀污蔑新文化运动是“异端邪说”、“洪水猛兽”,守旧派文人甚至谩骂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是“众叛亲离”,“人头畜鸣” 。 现象五:1919年5月,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现象三:《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的“良师益友”。毛泽东说看的谈的讨论的都是《新青年》。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现象二:“我没见过他,怎么能爱他?我没有爱他,又怎么能嫁他?这简直是一件买卖,拿人去当牛马罢了。我要保全我的人格,还怎么能承认什么礼教呢? ——1919年的《新诗年选》摘录:《自觉的女子》 现象四:中国存亡,就在这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1919年五四运动北京学界全体宣言(节选) 动摇传统礼教的正统地位 促进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 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到来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沉重打击专制主义和守旧势力 前期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