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论赵良嗣与宋金“海上之盟”【文献综述】.doc

论赵良嗣与宋金“海上之盟”【文献综述】.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赵良嗣与宋金“海上之盟”【文献综述】.doc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人文教育 论赵良嗣与宋金“海上之盟” 一、 材料来源情况 李小红老师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基本的线索。 然后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通过数据库查找相关的期刊来了解本课题研 究现状,如赵永春、厉永平《宋金“海上联盟”期间的领土交涉一一以赵良嗣〈燕云奉 使录〉的记载为中心》(《北华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北宋联金复燕的活动及其经 验教训》(《历史教学》1987年第10期)等等。然后在资料室找到了许多相关的原始著 作,如脱脱等所著的《宋史》(中华书局1977年点校本),《金史》(中华书局1975年点 校木)等等,为木文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材料。 此外,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阅读、比较和分析,对这一课 题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也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最后,根据对这些研究的归纳总结, 写出自己的认识。 二、 关于北宋灭亡原因的研究 关于北宋灭亡的原因,历来争论颇多。代表的主要观点有三种,一种是将其归结为 宋徽宗、蔡京君臣的昏庸无道、文恬武嬉,腐败亡国;一种是把它归祸于王安石变法; 还有一种是北宋不该和金人联合灭亡辽国。 (一) 腐败亡国。现在多数人持此观点。12世纪最初的25年,是宋徽宗统治的年代。 宋徽宗是历史上有名的风流天子和昏君。他以蔡京为宰相,同蔡京、童贯、王備、梁师 成、杨戢、采励、李彦、高俅等人结成反动的统治集团,使北宋的政治进入最黑暗、最 腐朽的时期。如著名宋史学者张邦炜认为「北宋绝菲落后挨打,实因极度腐败而亡国。” 显然,腐败是北宋灭亡的一大主要因素。腐败使北宋丧失了在综合国力上的优势,国家 机器瘫痪,军队遇敌即溃。这时勃兴于白山黑水Z间的金政权挟灭辽Z威攻宋,结束了 这个腐朽政权的统治。 (二) 与王安石变法有关。该观点截然分为两派,第一派认为北宋由于废除王安石 变法、因循守旧而亡,即“唱着老调子亡国”。如鲁迅在其杂文《老调子已经唱完》(人 民文学岀版社1981年)中曾写到:“宋朝的读书人讲道学,讲理学,尊孔子,千篇一律。 虽然有几个革新的人们,如王安石等等,行过新法,但不得大家的赞同,失败了。从此 大家又唱老调子,一直到宋朝的灭亡。”可见,鲁迅先生认为北宋的灭亡是由于废止王 安石变法、因循守旧而亡,不少人持此观点。第二派观点则与第一种正好相反,认为北 宋灭亡的原因是由于推行王安石变法所致,将责任归罪与宋神宗、王安石,即所谓的“唱 着新调子亡国”。如《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上海占籍出版社1992年)里提到南宋大臣赵 鼎曾说:“至崇宁初,蔡京托名绍述,尽祖安石Z政,以致大祸。”该观点有欠妥Z处, 因为宋徽宗、蔡京时期的变法与宋神宗时期的王安石变法不可同日而语。 (三)北宋不该和金人联合灭亡辽国。后世史学家多认为后来的“靖康之耻”其实 筆于“海上之盟”。这个观点亦有很多人支持。如中国辽金史学会理事关伯阳发表的《宋 金“海上Z盟”:加速辽国和北宋灭亡》(《中国文化报》2010年)里就认为“海上Z盟” 的最大赢家不是宋朝而是金国。对北宋来说,联金灭辽的战略选择犯了方向上的错误, 得到几座空城的所谓的胜利,代价过于惨重,而金国通过“海上之盟”才真正强大起来。 没有“海上之盟”就没有以后的“靖康之变”,就没有北宋的灭亡。 此外关于北宋灭亡的原因还有人认为是重文轻武所致、党争所致等。 三、关于宋金“海上Z盟”的研究 海上之盟是宋辽金关系史上的重要事件,当吋直接影响着宋、辽、金国家局势的发 展和变化。对于这样一个重要历史事件,现在的研究主要有两个大的方面。 (-)是对史实的播述。很多史料都有提到或者描述这个史实。原始的史料有如脱 脱等所著的《宋史》(中华书局1977年点校本),《金史》(中华书局1975年点校本),李 卷的《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华书局1992年点校本),确庵、耐庵的《靖康稗史笺证》(屮 华书局1988年版)等等。重和元年(1118),宋徽宗派马植自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 渡海与金谈判攻辽。宣和二年(1120), 乂派马植赴金约盟,双方商定:金取中京大定 府(今内蒙古宁城),宋取燕京析津府(今北京市)和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商定 灭辽后,宋将每年给辽的岁币转给金国。金则答应将燕云还于宋。双方不与辽讲和。以 上和议,史称宋金“海上Z盟”。结果宋攻辽失败,金攻取辽南京,双方几经交涉,金 才答应交还燕云六州及燕京。金军将燕京城内财物和人口掳掠一空而去,宋到最后接收 的只是一座残破不堪的空城。虞云国的《细说宋朝》(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李亚平 的《帝国政界往事:公元1127年大宋实录》(北京出版社2008年)、徐兴业的《金瓯缺》 (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等等都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画卷。 (二)是关于“海上Z盟”细节的研究。(1)领土纠纷的研究。赵永春、厉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