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春风又绿江南岸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词赏析.docx

白居易春风又绿江南岸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词赏析.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白居易:春风又绿江南岸 春来江水绿如蓝 ——《忆江南》词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词使我联想到中国书画作品,在裱糊之前,孤零零一幅画或一件书法作品,就像一篇文章既没有开头又没有结尾一样,使你感到满闷,感到突兀,感到心理没有准备,破坏了你的欣赏趣味,而一经裱糊,上有天头,下有地头,四周有边缘,心里才感到舒舒服。画还是那么一幅画,字还是那样一些字。但它的美感效果增强了。白居易这首《忆江南》词,若说诗的本体,实际只是中间的两句,此前是叙述,其后是直白情感,原本是无所谓诗意的,但中间的“画”却必须嵌在其中。不嵌在其中就不美了。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完全是散文化的语言,指出了中间的那幅“画”画的对象是江南的风景。说明了作者与它的关系:旧时极为熟悉的。这时平淡的叙述,但就在这平淡的叙述中,让读者做好了思想的准备,酝酿成了一种欣赏江南春景的心境。这犹如一个画家在让他的朋友欣赏自己的一幅新作以前,先交代一下他画了一幅什么样的画,然后才徐徐展开画卷,让对方欣赏。 “能不忆江南”是一个兼感叹与疑问两种语气的句子,也是散文化的句子。但这一句也是必不可少的,少了它,就好像白百米赛跑的运动员跑至终点便马上停了下来,没有一个由动到静的转化过程,这会完全破坏了人们对整个赛程的感觉。“能不忆江南”不但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江南春景的怀念之情,而且在这抒情中等于把江南春景图在人们的脑海中又持续地保存了一段时间,从而加强了人们对它的印象。 但这首诗的主体画面仍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句。 “日出江花红胜火”写的是对朝阳照耀下江花的视觉感觉, “春来江水绿如蓝”写的是对初春江水的视觉感觉。它们都是由色彩构成的。 “日出江花红胜火”实际是用“火”补充并推进了读者对江花之红的感觉。如前所言,红色是一种暖色,一种热色,红的程度愈高,它的暖的、热的程度也愈高。但是,红色到底首先是一种视觉形象,它给人的暖的、热的感觉是潜在的,在一般的情况下,它被视觉感觉所掩盖,不易被人们明确地意识到。 “火”也是红的,但“火”给人的触觉感觉则是直接的,人们一提到火,一想到火,马上就会发生一种触觉感觉,感到它的暖和热。把江花之红用火来比喻,马上把红色的视觉感觉同触觉感觉联系起来,不但使人看到江花的红,同时也感到了江花使人看到的暖和热,又由这暖和热加强了对江花之红的视觉感觉,显示了它的红之甚。 “春未江水绿如蓝”实际是用“蓝”强化了人们对“绿”的感觉,升华了对“绿”的感觉。如前所述, “绿”是一种偏冷的颜色,给人以清凉的感觉。但最冷的颜色则是蓝色。 “绿如蓝”用“蓝”把“绿”之甚强调了出来, “绿”的程度高到了接近“蓝”的程度。这是何等的绿呀! 这幅图画是用鲜红和深绿构成的,没有任何浑浊的颜色,没有红与绿中的中间色彩。对比鲜明,构图单纯而明丽,是一幅色彩鲜艳的春意图。 “红胜火”的色彩辅以花,辅以朝日,不但在朝日下江花的色彩愈加艳丽,而且朝日自身便是红光四射,红霞满天,给人以暖意、热意,加强了红胜火给人的感受。 “绿如蓝”的色彩辅以“江水”,辅以“春来”,不但点明初春江水的描述的对象,而且“初春”、 “江水”这两意象的本身都会给人以清凉舒适的感觉,与“绿如蓝”的色彩感是协调一致的。它们都不像宋祁词《玉楼春》中的“绿杨烟外晓寒轻”一样,各个意象之间彼此“犯冲”,无法造成一种统一的意境。 视觉的感受同精神的感受总是融为一体的,我们必须感到这里“红”与“蓝”两种色调的精神意义,才不至于从形式主义的角度理解艺术美。这里“红”与“蓝”的配合,不论白居易是否能够自觉意识到,都具有它内在的精神意义。它是一种热情与宁静的配合,物质与精神的配合,欲望与道德心的配合,是肉与灵的和谐一致。 “红胜火”唤起的是人的热情,它体现着大自然的强烈的生命力。人的激情、人的生命力、人的人间的追求,是和人的强烈的欲望联系在一起的,是与人的有形的物质欲望联系在一起的。没有人的强烈的人世间的各类物质欲望,人们就不可能焕发出高昂的热情,因而一些当代美学家指出红色是物质性的。人们喜爱红色,爱的是它表现出来的那种热烈,那种激情,中国京戏中的红色脸谱是忠勇者的面部造型。这类的人是容易激动的,充满热情的,没有私心的,不会勾心斗角的人物。人们对“红胜火”的自然景物的爱,同时也是对人的热烈感情,对人的激情的爱。 “绿如蓝”则是一种宁静的色调。在这里,白居易用“蓝色”又把“绿色”升华了。每一个读者都会本能地感到,自居易这里的“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用“蓝”喻“绿”,不但格外新颖,出入意料,并且效果极佳,有一种难以言传的绝妙感觉。康定斯基在谈到蓝色的时候说: 蓝色是典型的天空色。它给人最强烈的感觉就是宁静。当蓝色接近于黑色时,它表现出了超脱人世的悲伤,沉浸在

文档评论(0)

勤能补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