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镇化进程中的乡村文化建设-权威精品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 学术论文 期刊文献 年终总结 年终报告 工作总结 个人总结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单位总结
作者简介:冉孟荣:(1967—),女,汉族,重庆万州人,大学本科学历,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由于观念和制度等原因的影响,乡村文化建设往往被忽视或者歪曲,现实中,乡村文化建设面临文化建设主体缺失,乡村文化建设后继无人,文化产业开发不足,农民文化需求满足度低,资金投入不足,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等挑战;需要通过劳动力就地转移,留着乡村文化建设的根本,做大乡村文化产业,加强资金支持力度等措施来合力推进建设乡村文化。
关键词:城镇化;乡村;文化建设
一、城镇化与乡村文化发展
城镇化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战略选择,在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如何协调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的关系或者说如何保留和发展乡村文化是一个现实而严峻的问题。当前各地在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了以下偏颇:一是只注重人口的城镇化,认为只要农民转户进城了就是城镇化了,二是在经济上,对传统农业经济一概否定,完全移植城市经济到农村;三是,在社会建设上,完全城市模式来推进乡村的现代化。实际上,在城镇化过程中应当注重社会、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特别是要重视文化软环境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乡协调发展,而不是在城镇化进程中湮灭乡村文化个性。
二、在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文化发展的现状和挑战
(一)主体的缺失,乡村文化可持续发展后继无人
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由于户籍制度日益宽松,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人也选择在城市工作或安家落户,他们的外出削弱了乡镇和村庄发展的中坚力量,更重要的是削弱了地方农民文化的根基此外,乡村的传统文化一般由中老年传承,如红白喜事的具体操作,乡村的传统手艺也主要由乡村的中老年人掌握,但随着这部分人的不断老去和离世,而城镇化的大潮使得大量的乡村青壮年进城打工,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出现了断层,乡村文化建设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主体流失问题。乡镇成人社会的衰落阻碍了乡村文化建设发展的进程,而滞后的、缺乏吸引力的乡村文化建设又会阻碍城镇化的深入和可持续发展。
(二)开发不足,乡村文化产业不能满足乡村需要
现阶段,逐步宽裕起来的农民迫切需要帮助他们进一步发展和维护他们权益以及市场经济方面的书籍和知识;同时,他们也需要符合他们口味的具有浓厚乡土气息,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文化艺术产品,但是,在我们的文化产品中,针对城市的文化产品比较丰富,而面向乡村、关注农民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却严重匮乏。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城乡、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 公共文化服务总量不足,尤其是乡村和偏远地区公共文化基础设置严重落后,社会弱势群体尤其是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贫乏,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实现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基础设施滞后,极大的限制了乡村文化活动的开展。农民的文化活动大都以看电视、打麻将等家庭娱乐为主。
(三)资金投入不足,文化基础设施落后
乡村文化基础设的不健全,极大的制约着乡村文化的发展。一方面,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严重不足,按国家相关的规定,县乡两级要有“两馆一站”,即县城要有图书馆、文化馆,乡镇要有文化站,由于资金不足,现在不少贫困地区的县乡两级在落实这些规定时显得力不从心,既是勉强能建有“两馆一站”其内部的实际文化产品也少的可怜。在城镇化进程中,导致这种现象出现除了资金确实紧张外,观念上的原因也是客观存在的,由于我们只重视经济建设,不重视文化发展,特别是乡村文化的发展,导致乡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另一方面,国家的文化投入在文化管理部门内层层剥夺,越到基层,状况越差,财政投入在一级一级优先保障之后,到乡镇文化站时已所剩无几。而且在“村财乡管”的制度下,大部分农民不知道有乡村文化建设的专项资金,对农民来说,他们的财务知情权的没得到保障,导致本来应该用于乡村文化建设方面的资金被挪用甚至被少数乡村干部中饱私囊。
三、城镇化进程中发展乡村文化的对策
文化建设既是新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又将为新乡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切实加强文化建设,必须着力实现和保障农民的文化精神权益,让农民共享文化繁荣发展的成果。
(一)劳动力的就地转移,留住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
费孝通先生认为,我国乡村城镇化不是简单地走把农民集中到城市里去发展工业的路子,而要把工厂办到乡村和乡镇里去,在工农相辅共同繁荣的基础上,使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实现农民的就地转移。在他看来,很多进城打工的农民只是寄居在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幼儿园多功能厅和安全设施采购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doc
- 2025广东江门市江海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站合同制工作人员招聘5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第5课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中职高教版(2023)哲学与人生.docx VIP
- ASME B1.15-1995 统一英寸螺纹(UNJ螺纹形式).pdf VIP
- 个人二手车买卖合同协议书(标准版).doc VIP
- 普兰店市城市主干路施工组织设计(投标)_secret.doc
- 2024年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华大街道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docx VIP
- 2024年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华大街道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VIP
- 2025年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pdf
- 第5课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中职思想政治高教版(2023)哲学与人生.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