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必修四《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同步检测.docVIP

鲁教版必修四《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同步检测.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前品读: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评析】: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这两句,蘅塘退士评曰:“作旷达语,倍觉悲痛。”历来评注家也都以为悲凉感伤,厌恶征战。清代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从内容看,无厌恶戎马生涯之语,无哀叹生命不保之意,无非难征战痛苦之情,谓是悲凉感伤,似乎勉强。施补华的话有其深度。千古名绝,众论殊多,见仁见智,学人自悟。 自主学习: 理解“空灵”与“充实”的含义,熟悉一种艺术欣赏的境界。 研读文本,以作者所举古今中外讲空灵与充实的名句为认知基础,进而理解作者的审美观。 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1、作者简介 宗白华(1897~1986),原名???? ,字???? ,哲学家、?? ???、诗人。江苏常熟虞山镇人。1916年入同济大学医科预科学习。1919年被五四时期很有影响的文化团体少年中国学会选为评议员,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同年8月受聘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使之成为“五四”时期著名四大副刊之一。就在此时,他发现和扶植了诗人郭沫若。宗白华是我国??????? 的先行者和开拓者,被誉为“????????????????????????????? ”。著有《宗白华全集》及美学论文集《??????? 》《艺境》等。宗白华于1986年12月20开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美学散步》是宗白华先生艺术审美观的集中体现,体现了宗先生这样一位立足中国传统文化,洋溢着艺术灵性和诗情,深得中国美学精魂的大师的生命哲学和情理交融的审美观,《论文艺的宅灵与充实》选自《?????? 》。 2、文题背景 1920年5月,宗白华赴德国求学,在法兰克福哲学系注册。1921年春,转到柏林大学,师从著名的美学家德索教授学习美学。在这里.宗白华的美学体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回国后开设课程包括“美学”“艺术论”“历史哲学”等。抗战期间,除教学外,便是潜心著述,研究中国艺术,他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幽思壮采.有着难以遏止的热情。 在他的美学研究过程中,《流云小诗》《美学散步》等名著诞生r。令无数后人“在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了无限。 学习本课的目的及意义 历史悠久的华夏文明孕育了我们独特的审美观,这种审美观重视直观把握、领悟和体验,直指人的内心世界,追求万物与我同一的艺术境界,在审美效果上是一种朦胧幽远的美,是一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韵外之韵;这种审美观不但关注人与自然相互交流,更关注人的心灵有所寄托。而深得中国美学精魂的宗先生在作品中把这种美学追求作了诗意的阐释。他是诗人型的学者,对生命的赞美,对人生的沉思都结集在美学殿堂里,他把自然作为艺术化的自然,把人生作为一种艺术化的人生,“通过对古代诗文、音乐、绘画以至个体人格风范的诠释,提出一种审美化个体自由人生的范本”。 宗先生并没有构建什么美学体系,只是教我们如何欣赏艺术作品,教我们如何建立一种审美的态度,直至形成艺术的人格。我们漂泊无定的心灵需要精神的家园栖息,需要用艺术人生来丰富日渐萎缩的心灵,需要在艺术的“空灵”中寻找一一种生命的“充实”。因此,学习这篇文章,不要仅停留在对概念的理解上,还应美育精神,丰富性灵。 3、质疑探究 什么是空灵? ? ? 什么是充实? ? ? “空灵”和“充实”是什么关系? ? ? “空灵和充实是艺术的两元”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 ? ? 中国诗歌、绘画、音乐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征?作者把这些艺术中的哪些材料融会贯通起来阐述这个共同特征的? ? 4、结构梳理 (一)层层推论,提出观点 1、古人空灵和充实 2、一切生活部门都有技术 3、文学艺术是技术 (二)空灵 1、静观默照是美感诞生的时候 2、外界物质条件下的空 3、精神的淡泊 (三)充实 经验充实,情感丰富沉缅于自然,执著于艺术简淡纳万象 相关链接:对联趣谈 对联,又称楹联,是悬挂或粘贴在墙壁和楹柱上的联语。 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宋代政治家、文学家、诗人王安石有一首诗《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的桃符就是指春联。 清代梁章钜《楹联丛话》说:“楹联之兴,肇于五代之桃符。”古时候,人们把桃木视为“神木”,先是在上面刻上传说中的神荼、郁垒的画像,放在门的两侧,用来避邪。后来,人们又在桃板上题写符咒,称为提桃符。到了五代时期,桃符开始出现了对偶警句,这就是对联的雏形。 传说唐太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7****910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21144233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