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维普资讯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5—02,36(1):3-8
JournalofShenyangAgriculturalUniversity,2005—02,36(1):3-8
— —
北方粳型超级稻育种的理论与方法
陈温福,徐正进,张龙步
(沈阳农业大学 水~3z0t-究所 ,沈 阳 11{}161)
摘要 :以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近20年来从事超级稻育种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为主线,从基本理论
、 育种技术及新品种选育等方
面,综合评述了北方粳型超级稻育种的理论与方法 ,并讨论了与粳型超级稻有关的生理和遗传问题, 指出开发推广超级稻是提高
北方粳稻综合生产能力 、实现北方水稻生产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
关键词 :粳稻 ;新株型;籼粳稻杂交 ;超高产育种
中图分类号 :S51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700(2005)01—0003—06
TheoriesandMethodsofBreedingJaponicaRiceforSuperHighYield
CHENWen—fu.XUZheng-jin.ZHANGLong—bu
(RiceInstitute,SbenyangAgricuhuroUniversit),Shenyang』10161,China)
Abstract:Basedon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ofbreedingriceforsuperhigh yield ofr20 yearsobtained byRiceResearch In.
stituteofShenyangAgriculturalUniversity,thetheoriesandmethodsofrsuperhighyieldbreedingofnorthern japonicaricewere
analyzedcomprehensiVely in termsofbasictheory,breedingteehnigueanddevelopmelitofnew varieties.Physiologicaland genet—
icproblemsinrelerantjaponicasuperricewerealsodiscussed.Theauthorsholdthattheimportantwaytoincreaseyieldpoten—
tialofthejaponieariceinnorthernChinaistodevelopthesuperrice.
Keywords:Japonicarice;newplanttype;crossingbetweenindicaandjaponica;breedingofrsuperhighyield
1 超级稻育种的兴起
超级稻 (Superrice)亦称水稻超高产育种 (Ricebreedingforsuperhighyield),最早由13本提出。1981年 ,
31本农林水产省组织全国主要水稻研究机构,开始实施历时 15年的大型协作攻关项 目“超高产作物开发及栽
培技术的确定”,亦即 “水稻超高产育种计划”,简称 “逆 7·5·3计划”。该计划拟分 3个阶段实施,分别用7年 、5
年和 3年,育成比对照品种秋光 (Akihikari)增产 10%、30%和 50%或公顷产量达到 lOt(糙米)以上的超高产品
种。计划进行到第二阶段结束时,已经育成了晨星 、北陆 129、北陆 130等 7个超高产品种 ,小面积试种基本上
达到了预期增产 30%的目标 。但由于米质和适应性太差,又不符合31本国情等原因,未能推广应用。至此,31
本这项轰轰烈烈又名噪一时的水稻超高产育种计划半途而废。
1989年,国际水稻研究所 (IRRI也正式启动了新株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