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晴隆的名胜古迹及自然风光.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校本教材 第四章 晴隆的名胜古迹及自然风光(教学教案) 晴隆民族中学 安富亮 第一节二十四道拐--------二战活化石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二十四道拐”的由来及其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原因; 了解“二十四道拐”作为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 通过学生参与讨论、分析和探究,培养爱国、爱家的高尚情操。 进行通过艰苦奋斗实现人生价值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和能带、难点: 重点:二十四道拐的历史作用 难点:二十四道拐的开发及现实意义 三、教学方法 阅读、讨论与探究 四、教学内容提纲 24 24道拐 1944年美军随军记者巴特摄 第一节二十四道拐--------二战活化石 二十四道拐的由来 二十四道拐的位置 世界公路奇观,抗战史上最伟大的弯道,驰名中外的历史弯道——24道拐,位于贵州晴隆县城西南1公里,起于大水沟,盘旋在晴隆山脉和磨盘山之间的斜坡上,是史迪威公路的标识路段。 二十四道拐的设计 24道拐公路设计精巧,从晴隆山山脚的大水沟到鸦关关口,直线距离350米,垂直高度266米,在60度的斜坡上由12个S形的弯道顺山势而建成,弯道全长4公里,有24道弯拐。因此,称之为24道拐,从关山上俯瞰,其公路似蛟龙下山,欲饮大水沟之清泉;从关下仰望,24道拐犹如巨龙欲飞,腾空于浩瀚天宇;在晴隆山观景台上看24道拐,一层薄雾罩在山腰,24道拐像巨龙在空中舞动,巧夺天工,奇妙无穷。有对联称:“雄关缠玉带,盘江锁钥,抗日情牵世界;险道绽金光,云海升腾,飞虹隘舞蛟龙。” 二十四道拐公路的修建 1928年勘测,1931年总体勘测,确定修筑方案,动工修建。1936年竣工通车,工程十分艰难。 (24道拐公路,由贵州省路政局(局长马怀冲,字明亮,晴隆人)于民国17年(1928年)1月派贾善祥带领公路勘测队从黄果树至盘县沿线勘测,随即动工修筑,但因战乱被迫停工。民国20年(1931年),工程师周岳生率勘测队再度对滇黔公路进行总体勘测,从而设计确定了24道拐的修筑方案,并动工修建。由于工程异常艰险,加之工具十分简陋,安南(晴隆)民工身系绳索于悬崖绝壁之上,用手锤、钢钎、钻子开山凿石,工程进度相当缓慢。当时,正值兵荒马乱的战争年月,这期间,24道拐公路修修停停,停停修修,直到民国25年(1936年)9月才竣工通车)。 二十四道拐的历史作用 二十四道拐是抗战“生命线”。抗战期间,日军封锁了海空运输线,滇黔公路成为国际援华物资的唯一运输通道,是运输抗战物资的“生命线”。24道拐公路是这条运输线上的必经险关,弯急路窄,经常堵车,车祸频繁。为保障中国和美军每天三千多辆运输车在三个月内将45万吨国际援华物资顺利运到抗战前线,美国盟军中国战区司令部陆军战时生产服务部驻晴隆办事处成立“公路改善工程处”,由美军工兵技术人员设计,美军驻沙子岭蒋坝营“1880”工兵营于1942年会同晴隆县各民族千余名民工对24道拐公路进行整修;减弯改线,择址沿山道泥土疏松处砌石垒墙,加固保坎,护路固土,新建一处砌石起拱的桥面公路,拓宽弯道,压实路面。24道拐公路经过整修改造后,承担着国际援华物资的交通运输和数万名中国远征军赴印度作战的运输任务,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了巨大的历史贡献。蒋介石1945年1月27日在重庆发表讲话,将中印[中国(重庆)至印度(利多)]公路命名为“史迪威公路”,改造后的24道拐公路巧夺天工,独具匠心,她是中美人民在二战反法西斯战争中并肩作战的友谊象征,是中美人民世代友好往来的桥梁。 为了纪念24道拐在抗日战争中的伟大功绩,2006年5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24道拐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扬中外。近年来,在24道拐隆重举行过“纪念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重走抗战路’”,第二届“泛珠三角”汽车集结赛(贵州分站暨首届 “史迪威公路”贵州晴隆段24道拐汽车爬坡赛),中国首届“史迪威公路”晴隆24道拐汽车爬坡赛等多项重大活动,2007年8月25日,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全国18家主流电视台“聚焦”24道拐。中华诗词出版社出版了《二十四道拐诗集》。目前晴隆县正在积极做好相关24道拐的资料,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24道拐,以其历史的弯道驰名中外,以其弯道的公路连结世人 重点文物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确立 2006年5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二十四道拐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0年8月,被确定为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开发与利用的构想(讨论、探究、总结) 探究一:“二十四道拐”设计上的独创性有哪些? 探究二:“二十四道拐”在旅游资源开发方面,应注意什么?请同学们根据实际,谈谈自己的设想。

文档评论(0)

勤能补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