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沪教版上海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套精品教案总结大全.doc

沪教版上海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套精品教案总结大全.doc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10 PAGE 30 第一单元 绿色生命 主题构思 本单元选取了一组以环境保护为人文主题内容的音乐作品,旨在让学生在受到音乐的艺术感染的同时,领悟到人类应该珍爱自然、珍爱生命,懂得爱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就是爱护人类自身,人类应该有美好的心灵去关爱世界上的一切,世界才能变得更美好,同时也懂得音乐能描绘生活中的一切方面,是折射人的生活的一面镜子,好的音乐能使人品格高尚,情感丰富。 在选材中涉及了这一主题的各个方面:有不同题材的作品,如保护绿色环境、保护动物; 有不同风格的作品:如经典的交响乐作品、优美的通俗音乐作品;有不同体裁的作品:如交响曲、协奏曲及通俗的描绘性音乐等。以上作品不仅是反映环保主题,而且给人一种观念:即大自然是美妙的,人是融入其中的一部分,一切生命都是有意义的,作品的寓意是深刻的。 教学目标 1.通过音乐实践活动,领悟音乐作品的深刻内涵,体验作品的美感,感受愉悦的情绪,并产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崇高的使命感,同时也更喜爱有艺术品位的音乐作品。 2.在欣赏《山林》第二乐章等作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想象到音乐中所描绘的安谧、纯净、古朴的情景,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投身于大自然的愉快的心情;让学生并熟记所听赏的作品的主题音乐旋律片段; 3.通过学习,能用流畅、连贯的声音及能满怀深情地唱好《我多想》;运用连贯的气息,委婉的音色吹奏好《萤火虫》、,能做到唱奏结合; 4、通过“小音乐会”等活动,能关注音乐的主题表现,初步了解音乐活动的设计过程。通过短小歌曲创作,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及运用已学知识(乐段)的能力; 5、知道什么是单段体结构,识别单段体歌(乐)曲;简单了解音乐家贝多芬。 教材内容介绍与教学建议 一.听赏 (一)《山林的夜话》 1.内容介绍 该曲选自钢琴协奏曲《山林》第二乐章。《山林》作于1979年5月。整部作品充满诗意,富于幻想。共分三个乐章:一、山林的春天,奏鸣曲式;二、山林的夜话,复三部曲式;三、山林的节日,奏鸣曲式。 第二乐章《山林的夜话》运用拟人化的方法,刻画山、林的对话,是最富于想象、最细腻精彩的乐章。小提琴碎弓震音宁静安详的背景,单簧管奏出一段清新、柔美而又具有浓郁的苗家“飞歌”情调的旋律,既象是山或林的喃喃自语,也象是他们在窃窃私议。(见教材主题1)钢琴、弦乐分句接应,主题分裂发展后,大提琴与小提琴隔一小节相互应答,似乎是倾吐着内心深处积压了千百年的积愫,感慨万千。钢琴伴以上下起伏快速音流的弱奏,模拟着远处飘来的阵阵夜风,吹得树叶沙沙作响。 沉睡的山林,人类的宝藏。小号昂扬的音调,象征着光明与力量。山、林在侃侃而谈。(见教材主题2)随着钢琴激动明朗的“华彩”,象是呐喊,象是长叹。山林将满腹辛酸和盘托出,痛快淋漓地慨叹着人世沧桑。 小号奏出了震撼人心的进军号角,当“私语主题”通过不同的力度速度以崭新的气质再现时,已不再是黑夜里的私议,而是对黎明的欢呼了—山林苏醒,阳光普照,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摘自《音乐知识与名曲赏析》P42) 2.教学建议 (1)该乐章是最富有幻想的色彩,要让学生通过听辨乐器音色变化及旋律变化后进行想象:山与林在窃窃私语些什么?从哪里听出黑夜过去光明来临?分析时既不能离开音乐,也不能脱离音乐所描绘的意境。 (2)该乐曲较缓慢舒展,有条件可通过录象、风景画等激发学生听赏兴趣,用视听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教学。 (二)《到达乡村时的愉快感受》 1.内容介绍 该曲选自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的第一乐章,作品完成于1808年。 贝多芬酷爱大自然,他在1803年的笔记本上曾用音符记录了潺潺的流水声。据贝多芬的同时代人的叙述,贝多芬居住在海利根什塔特村时,经常听赏农村乐师的演奏,收集奥地利人民生活中的歌曲与舞蹈。象这样对大自然和乡村生活的浪漫主义的热爱,使得贝多芬起意用“田园”这一特定标题而描绘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风景画来。 《田园交响曲》是贝多芬的独一无二的标题性交响曲,贝多芬称它为“对农村生活的回忆”,还说“只要对农村生活有一点体会,就不必借助于许多标题而能想象得出作者的意图”,但他同时又说:“(田园)交响曲不是绘画,而是表达乡间的乐趣在人心里所引起的感受”,“它是感受多于音画”。贝多芬用这些注解强调说明这部交响曲所表现的主要是人的精神世界和人对生活现象与自然现象的感受,而不是一幅表面的音画。 这部交响曲音乐的最大特点在于:管弦乐色彩清新,音乐语言大胆而多姿,主题素材具有生动鲜明的民间特点。全曲分五个乐章,每个乐章各有一个小标题。《到达乡村时的愉快感受》是第一乐章标题。乐章充满着民间音乐的因素,满布着生活和大自然的音响,表达了大自然活跃的律动和人在大自然怀抱中精神的安宁。乐章开始时小提琴奏出的主要主题,是一个十足的乡村风味的旋律,它的进行是那样的流畅、朴实,好像是直接从乡村流行的曲调引用过来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