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被遗忘者.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互联网时代的被遗忘者 “现实世界才是自己的生活,网上这梁园虽好,终究不是久恋之乡。”2月中旬,在个人微博上写完380字的告别声明后,?W络红人“豆瓣冷血才女”将自己账号注销,彻底离开了网络。她声称自己之所以下决心远离,是因为遭遇了严重的网络暴力的攻击,致使其真实信息遭到“人肉”,严重影响到了她正常的生活。 虽不知“冷血才女”回归现实世界后,能否真正寻得平静,但近两年来,越来越多像她这般尝试减少互联网生活的人不在少数。从“逃离微博”、卸载各类APP软件到关闭朋友圈、屏蔽群聊、不看公号――“放下手机或不上网,几乎等同于远离喧嚣”。 “互联网+”的时代在带给人们无限便利的同时,也正在给一部分人带来无限的困扰。天性不爱社交的人、处理外界信息慢的人、喜欢宁静的人……“互联网-”似乎成了解决这个问题最直观的出路。 为了提前防止互联网伤害或者逃避互联网的伤害,现实中,已经有不少人有意或无意地选择了“互联网-”的生活,他们就像这个信息爆炸时代中的“被遗忘者”,在各自“一席之地”上过着自给自足的每一天。一个需要“被遗忘”的时代 “这是比任何一个时代都更需要被遗忘的时代。”青年画家张二冬曾表达过类似的想法。2015年的时候,二冬以一篇写“借山而居”的公号文章爆红网络,人们向往于他身体力行的造梦过程:4000元买下终南山小院20年的使用权,花费几千元将老宅改造,实现在山中隐居的梦想。 2018年是二冬在山上生活的第5个年头。3月,二东的新书《鹅鹅鹅》出版,相对于2016年出版的《借山而居》,新书更完整地展现了他的山中生活以及他对这个充斥着互联网的世界的揣测和理解。在二冬的笔下,山里的日子的确会让备受城市快节奏高压生活摧残的人们感到艳羡。 二冬这样写眼前的春天,“每年春天一到,我所住的地方,杏花、桃花、樱桃花就开满山,如果赶上一场小雨,那就真的有古意了。我会在云层比视线低的时候,坐到杏花树下喝茶,风一吹,花瓣就会落在杯子里,恍若隔世的存在,有不愿醒来的穿越感”。 在山中,每日节奏的急缓由自己掌控,陪伴二冬的是一只猫、三只鹅、四条狗、一群鸡和无数花花草草。有时他要做很多事,比如喂猫狗鸡鹅,做饭洗碗,锄地拔草,有时他又只是发呆喝茶,听歌晒太阳。 许多人认为二冬的自如畅快,背后必定有画画写书的经济来源支撑着。但二冬告诉《方圆》记者,当初他想上山,除了书中所写“对西安的某种情结,或者是对民族根基的某种依赖”,还有一个实用主义的答案:“城里房租太贵,大学毕业后只能在城中村租个10平方的房子,每月还要交200块房租。而离西安城不远的山里小院,200块能租一年。” 因为身居终南山,二冬的这种生活被很多人误解为是“隐居”。人们将二冬这般“隐居”在山里,又不放弃在社交媒体上活跃的人称之为“终南山网红”。甚至有寺里法师对前来采访的媒体调侃道,“以前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现在是山不在高,有信号就行。今天动了动镐,明天看了看鸟,全都发在朋友圈里,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干了什么”。 二冬对此不以为然,“马东有句话说,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这句话挺悲凉的,但很温暖”。他从没说过自己是一名避世的隐居者。“如果找到比终南山更好的地方,那现在把这地一扔,也就搬过去了”,至于“隐士”这个称号,二冬直呼“帽子太大”,“你会突然被人莫名其妙地质疑,那家伙还用手机!竟然还用灯泡!” “你让嵇康生活在现在这个时代,肯定也会用iPhone”,二冬对互联网的态度是,可以尽量少,但是“不拒绝”。他觉得那些选择住进山里,却不用电、不用手机之人的这种故意回避时代走势的行为太不可思议,“互联网是这个世界的另一种现实,回归生活和断不断互联网并没有太多的关系,生活本身就该有网,有娱乐,有工具和信息。要提防的,其实是‘度’的问题”,二冬告诉《方圆》记者。 对于上网,二冬有严格的自律。除非是要写点文字,他才会把无线网接上。在他看来,上网会打乱他看书、画画、练书法和晒太阳的时间,他想要自己的专注都集中在有效的事儿上。 曾有朋友希望二冬关注时事变化,二冬却觉得,“真正有效有用的信息,你是挡不住的,卖菜的老大妈都会知道。我对都市生活最想避免的,恰恰是那些没用的‘新闻’,信息量太大了,就像摘果子,我只吃那个最显眼、最大、最红的就够了。剩下的就让它们落地上”。回归乡村的魏壁 2011年,42岁的摄影师魏壁从大连撤回老家梦溪,被视为界的一个大事件。有友人评论,“湖南那块地方,仿佛升起一轮明月,普通的乡村,因他而闪光起来”。 “果真有那么轰动吗?我现在极少上网,也没有电视,我算老几呀?周围的确有朋友说些羡慕的话,我以为大家都是在宽慰我,我也不想想那么多,只想以自己最舒服的方式了却余生”。返乡后的魏壁拿出了以他村庄而创作的《梦溪》系列作品,让更多的人认识了他和他的故乡,也让魏壁自己,找到了面对自我及外界的方式。 魏壁生于1969年

文档评论(0)

行业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