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在斜坡上的9种肿瘤.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作者|张隐笛 来源|新乡医学影像 原文|《Brain and Spine Imaging Patterns》 斜坡是脊索瘤第二好发部位,约占35%。脊索瘤起源于胚胎残留的脊索组织,从rathkes憩室扩展至斜坡,继续向下累及尾部的椎体。 典型的斜坡脊索瘤的特点为居中线区的肿块,内见部分钙化,破坏斜坡骨质,并可见软组织肿块突入蝶窦或鼻咽。斜坡及齿状突尖部一侧骨组织受侵的机率比较大,有时候也可出现反应性的骨质增生。 脊索瘤好累及硬脑膜,在突破硬脑膜前,通常表现为邻近蛛网膜下腔的较大的肿块。 矢状位T1图像示斜坡低信号肿块,注意正常垂体结构可见,肿块向前 突入蝶窦,向后进入桥前池;T2WI呈高信号 横断及冠状位示斜坡区轻度、斑片样强化肿块灶,T2WI呈高信号,矢状位示脑外肿块灶与斜坡下方关系密切,增强呈类圆形强化肿块灶 腺样囊性癌占涎腺肿瘤总数不到10%,但占恶性大小涎腺肿瘤的40%左右。该肿瘤的特点有生长缓慢、容易复发、较长的临床病程、晚期转移。腺样囊性癌最常发生于50岁人群,无性别差异。 它是下颌下腺及小涎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腺样囊性癌有沿神经侵袭的趋势,这一特点,约80%的患者可出现神经受累。 软骨肉瘤发生部位不一,常与颅缝相关。在斜坡区,其通常发生于岩枕缝。大部分颅面部的软骨肉瘤是低级别的,其罕见、生长缓慢、局部侵犯。在T1WI上,它们通常表现为低-等信号,T2WI上表现为高信号,但因出血及钙化,病灶可表现为信号不均。增强通常可见到显著强化。在高级别的肿瘤中,可见到无定形、雪花状钙化,CT显示更佳。 颅内脊索瘤是小的胶状样组织,被认为由异位的脊索残留生成。颅内脊索瘤典型发生于桥前池内,紧邻斜坡背侧面并与之有一小蒂连接。发生于该区域的病变通常无临床症状,约2%于尸检中发现。 矢状位及横断位T1WI示斜坡上缘见一低信号病灶与正常斜坡内高信号骨髓组织形成对比,T2WI呈分叶状低信号,T1WI压脂增强矢状位图像示病灶无强化,但破坏的硬脑膜见强化 累及斜坡的淋巴瘤可以引起或不引起骨质破坏,MR较CT能更好的评价淋巴瘤。当出现淋巴瘤累及斜坡但无离散骨质破坏时,在T1WI上表现为斜坡脂肪信号样骨髓组织被淋巴瘤组织取代。 淋巴瘤可累及海绵窦,但通常无颈动脉管腔狭窄,而脑膜瘤通常引起颈动脉管腔狭窄。累及颅底部的头颈部淋巴瘤通常是沿神经周围累及的,肿瘤可累及神经或神经鞘,沿神经走行穿过相应颅底部神经孔。偶尔长条状脑膜尾征可见。 斜坡脑膜瘤通常伴随骨质增生、硬化,骨质破坏不常见。脑膜瘤为良性、生长缓慢的脑膜肿瘤,可能起源于蛛网膜帽细胞。 在成人中,脑膜瘤是最常见的颅外肿瘤,约占成人所有脑外肿瘤的15%。脑膜瘤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包括矢状窦旁(50%)、蝶骨嵴(20%)、前颅窝底(10%)、鞍旁区(10%)、小脑幕、桥小脑角池,发生于斜坡的脑膜瘤少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nuve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