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第一章 小儿推拿概述.ppt

  1. 1、本文档共30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4.13胃经位置:拇指掌面近掌端第一节。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胃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胃经。补胃经和清胃经统称推胃经。次数:100-500次。主治:呕恶嗳气、烦渴善饥、食欲不振、吐血衄血等。临床应用:⑴补胃经能健脾胃、助运化,临床上常与补脾经、揉中脘、摩腹、按揉足三里等合用,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纳呆腹胀等症。⑵清胃经能清中焦湿热,和胃降逆,泻胃火,除烦止渴。亦可用于胃火上亢引起的衄血等症。临床多用与清脾经、推天柱骨、横纹推向板门等合用,治疗脾胃湿热,或胃气不和所引起

3.4.13 胃经 位置:拇指掌面近掌端第一节。 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胃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胃经。补胃经和清胃经统称推胃经。 次数:100-500次。 主治:呕恶嗳气、烦渴善饥、食欲不振、吐血衄血等。 临床应用: ⑴补胃经能健脾胃、助运化,临床上常与补脾经、揉中脘、摩腹、按揉足三里等合用,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纳呆腹胀等症。 ⑵清胃经能清中焦湿热,和胃降逆,泻胃火,除烦止渴。亦可用于胃火上亢引起的衄血等症。 临床多用与清脾经、推天柱骨、横纹推向板门等合用,治疗脾胃湿热,或胃气不和所引起的上逆呕恶等症;若胃肠实热、脘腹胀满、发热烦渴、便秘纳呆,多与清大肠、退六腑、揉天枢、推下七节骨等合用。 3.4.14 板门 位置:大鱼际部,或大指本节五分处。 操作:指端揉,称揉板门。自拇指指根推向掌根或反之, 称推板门。 次数:100次。 主治:食积腹胀、呕吐、泄泻。 临床应用: ⑴揉板门能健脾和胃、消食化滞,运达上下之气。多用于乳食停积、食欲不振或嗳气、腹胀、腹泻、呕吐等症。 ⑵板门推向横纹能止泻,横纹推向板门能止呕吐。 3.4.15 内劳宫 位置:掌心中,握拳中指、无名指之间中点。    操作:中指端揉,称揉内劳;自小指根运起经掌小横纹、小天心至内劳宫,称运内劳宫。 运内劳宫 临床应用: (1)清肝经能平肝泻火,熄风镇惊,解郁除烦。常用于惊风、抽搐、烦躁不安、五心烦热等症。 (2)肝经宜清不宜补,若肝虚应补后加清,或以补肾经代之,称为滋肾养肝法。 3.4.3 心经 位置:中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直推或旋推,称推心经。用掐法称掐心经。 通常以旋推为补、直推为清。 次数:100-500次。 主治:身热无汗、高热神昏、烦躁。 临床应用: ⑴清心经能清热退心火。常用于心火旺盛而引起的高热神昏、面赤口疮、小便黄短等,多与清河水、清小肠等合用。    ⑵本穴宜用清法,不宜用补法,以防引动心火。若气血不足而见心烦不安、睡卧露睛等症,需用补法时,可补后加清,或以补脾经代之。 3.4.4肺经 位置:无名指罗纹面。 操作:旋推或直推,或自无名指端沿尺侧缘直推,称推肺经。通常以旋推为补、直推为清。 次数:100-500次。 补肺经 清肺经 主治:感冒、发热、胸闷、咳嗽、气喘、虚汗和脱肛等。 临床应用:  ⑴补肺经能补益肺气。用于肺气虚损,咳嗽气喘。汗出气短等肺经虚寒证。    ⑵清肺经能宣肺清热,疏风解表,化痰止咳。用于感冒发热及咳嗽,气喘、痰鸣等肺经实热证。 3.4.5 肾经 位置:小指罗纹面;小指尺侧至掌横纹。 操作:直推或旋推,称推肾经。通常以旋推为补、 直推为清。 次数:300次。 主治:先天不足、久病体虚、肾虚腹泻、遗尿、虚喘、膀胱蕴热、小便淋漓刺痛等。 临床应用 ⑴补肾经能补肾益脑,温养下元。用于先天不足、久病体虚、肾虚久泻、多尿、遗尿、虚汗喘息等症。 ⑵清肾经能清利下焦湿热。用于膀胱经热,小便黄短等症。临床上肾经穴一般多用补法,需用清法时,也多以清小肠代之。 3.4.6 大肠 位置: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于虎口成一直线。 操作:从指尖直推向指根为补,称补大肠,反之则为清,称清大肠。补大肠和清大肠统称推大肠。 次数:100次。 主治:便秘、泄泻、脱肛、痢疾等。 临床应用: ⑴补大肠能涩肠固脱、温中止泻。用于虚寒腹泻、脱肛等病症。    ⑵清大肠能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多用于湿热,积食滞留肠道,身热腹痛,痢下赤白,大便秘结等症。 ⑶本穴又称指三关,尚可用于诊断。 3.4.7 小肠 位置:位置:小指尺侧边缘,自指尖到指根成一直指。 操作:从指尖直推向指根为补,称补小肠,反之则为清,称清小肠。补小肠和清小肠统称推小肠。 次数:100-300次。 主治:遗尿、尿闭、小便赤涩、水泻等。 临床应用:清小肠能清利下焦湿热,泌清别浊,多用于小便短赤不利,尿闭,水泻等症。若心经有热,移热于小肠,以本法配合清河水,能加强清热利尿的作用。若属下焦虚寒,多尿、遗尿则宜用补小肠。 3.4.8 肾顶 位置:小指顶端。 操作:以中指或拇指端按揉,称揉肾顶。 次数:100-500次。 主治:自汗、盗汗、解颅等。 临床应用:揉肾顶能收敛元气,固表止汗、常用于自汗、盗汗。 3.4.9 肾纹 位置:手掌面,小指第二指间关节横纹处。 操作:中指或拇指端按揉,称揉肾纹。 次数:100-500次。 主治:目赤、鹅口疮、热毒内陷等。 临床应用:揉肾纹能祛风明目,散瘀结。主要用于目赤肿痛或热毒内陷,瘀结不散所致的高热,呼吸气凉,手足逆冷等症。 3.4.10 四横纹 位置: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操作:拇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