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学习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概 述 小儿推拿又称小儿按摩。 《西汉·帛书·五十二病方》中记载,用勺匙的周边括擦患儿病变部位以治疾。 晋·《肘后备急方》介绍用捏脊方法以治疗腹痛。 唐·《千金要方》中介绍用膏摩小儿囱上及手足心以祛除风寒。 明清已有小儿推拿专科。小儿推拿著作有三十余种,现在尚存约十种。其中,《针灸大成》中的《按摩经》(1601年)为现存最早的小儿推拿著作。而《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为现存最早的小儿推拿专著(单行本)。 适 用 对 象 传统小儿推拿主要用于6岁以下的儿童,年龄越小疗效越好。7岁以上的儿童配合脏腑点穴位法或成人推拿手法进行治疗。 小儿推拿特点 (一) 有特定穴位:点、线、面; (二)百脉汇聚于两掌,操作时习惯推拿左手; (三)强调手法操作程序:先头面,次上肢,次胸腹,次腰背,次下肢。 技 术 要 领 (1) 操作:持久 、有力、 均匀、 柔和 、深透,常配合介质(滑石粉)。 (2)频率:小儿推拿的速度以每分钟150-200次为宜。1次治疗,每个穴位需要推1000-3000次,大约需要5-15分钟。 《推拿三字经》说:“大三万,小三千,婴三百,加减良”,说明推拿的时间和速度,应依据病情、年龄酌情增减,灵活掌握。 机 理 (1)小儿皮肤先天喜抚触,良性的抚触有利于发育,身心健康。 (2)手法治疗调理作用。 小儿生理: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为稚阴稚阳之体,纯阳之体。 小儿病理:抵抗力差,容易发病,传变较快,治 疗及时易趋康复。 小儿疾病中外感时邪和肺、脾二脏的病证比较多见。临床上常见伤风感冒、咳嗽、消化不良等。 小儿的病理特点 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小儿由於生机蓬勃,活力充沛,脏气清灵,反应敏捷,病因比较单纯,没有七情的影响,所以在患病后,只要经过及时正确的处理,病情就会很快好转趋于康复。 小儿推拿流派 所谓“推拿流派”,是指世袭相传的,有其自身特色和风格的关于推拿操作与运用的群体。目前国内发展比较充分,影响较大的儿科推拿流派有山东地区的推拿三字经流派、孙重三推拿流派及张汉臣推拿流派,北京地区的小儿捏脊流派,上海地区的海派儿科推拿和湖南地区的刘开运儿科推拿流派。 推拿三字经流派 1、传承:   以山东青岛市中医院已故老中医李德修为代表,李德修是清末胶东著名推拿名医徐谦光的四代传人,继承了徐氏推拿学派之精华并有所发展,著有《李德修小儿推拿技法》一书。 2、学术特点:   该派常用穴仅三十有余,其手法亦较其他学派简单,归纳起来只有推、拿、揉、捣、分合、运六种。主张取穴少而精,还强调用“独穴”治病。所谓“独穴”,就是在一定的情况下,只取一个穴位多推久推,以得效为度。在辨证上主张祛邪为先,重视小儿纯阳之体,取穴少而多用清法。 认为小儿虽然“稚阴稚阳”,抵抗力不足,但是“纯阳之体”生机旺盛,易趋康复。因小儿患病临床多表现为实证或虚中夹实之证,纯虚者较为少见,所以论治小儿,实证用清法,虚中带实亦多用清法。在处方取穴上,因小儿具有“脾常不足”、“肺脏娇嫩”、“肝常有余”等生理病理特点,根据木能克土,“木火刑金”之理,临床取穴常常首选平肝穴,治疗呼吸道疾病喜取平肝、清肺、清天河水、运八卦、一窝风等,治疗消化道疾病常用平肝、清胃、清天河水、清大肠、运八卦、清板门、揉外劳宫等。 孙重三推拿流派 1、传承:以山东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已故老中医孙重三为代表。孙重三20岁时拜老中医林椒圃为师,以林氏的推拿手法为基础,结合个人的临床实践,编著有《小儿推拿疗法简编》、《通俗推拿手册》等书。 2、学术特点:该流派常用的穴位有70多个,手法以按、摩、掐、揉、推、运之法最常用,搓、摇多做辅助,手法轻巧、柔和、渗透,并继承了林氏“十三大手法”——摇斗肘、打马过天河、黄蜂入洞、水底捞月、飞经走气、按弦搓摩、二龙戏珠、苍龙摆尾、猿猴摘果、擦脐及龟尾并擦七节骨、赤凤点头、凤凰展翅、按肩井等。 在取穴上,该派多用手穴加体穴, 治疗呼吸道疾病常用“四大手法”(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运耳后高骨)及二扇门、肩井、风池、肺俞、运内八卦、膻中、按弦走搓摩等;治疗消化道疾病多取推脾土、分腹阴阳、运内八卦、侧推大肠(即清大肠)、推上三关、天门入虎口、推天柱骨、足三里、摩腹、拿肚角、揉脐及龟尾、推七节骨。总之,该派治病首重“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诊病强调闻诊和望诊,取穴灵活,手穴配伍体穴,随症加减多,相辅相成。 张汉臣推拿流派 1、传承: 山东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已故老中医张汉臣为代表。张汉臣17岁时拜民间艾老太太为师,著有《小儿推拿概要》一书。 2、学术特点: 该流派选用的穴位有70多个,但常用的仅10余个。手法有推、揉、运、分、捏等。在辨证上该流派注重扶正,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