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血管蒂脂肪瓣移位治疗骶管囊肿-中医正骨.PDF

带血管蒂脂肪瓣移位治疗骶管囊肿-中医正骨.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带血管蒂脂肪瓣移位治疗骶管囊肿-中医正骨.PDF

·33·  中医正骨2013年5月第25卷第5期                       (总353)     带血管蒂脂肪瓣移位治疗骶管囊肿 1 1 1 2 魏社军 ,李美琼 ,张艳勇 ,张少成 (1.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骨科医院,浙江 杭州 311000;2.上海长海医院,上海 200438) 摘 要 目的:探讨带血管蒂脂肪瓣移位治疗骶管囊肿的疗效。方法:患者侧卧位,以囊肿为中心,后路侧正中切口5~10cm,分 离皮肤寻找正常脂肪并确定1~2条供应血管,以此血管为蒂,依据囊肿大小分离脂肪,使其呈约1~2cm×4~6cm大小组织瓣。 常规显露囊肿壁,于其最薄弱处,用椎板咬骨钳开窗约1~2cm×1~2cm。选择顺行带血管蒂的脂肪瓣充填囊腔,缝合肌肉、筋 膜,固定脂肪瓣,逐层缝合切口。结果:31例效果佳患者,25例得到随访,优15例,良8例,差2例。结论:带血管蒂脂肪瓣移位治 疗骶管囊肿可有效保护神经根,避免脑骨液痛和根性痛,操作简单,手术并发症少。 关键词 骶管囊肿 带血管蒂脂肪瓣移位术   骶管囊肿是引起腰腿痛的原因之一,临床上并不 常规显露囊肿壁,于其最薄弱处,用椎板咬骨钳开窗 少见,多数学者认为它是先天性的硬膜憩室或蛛网膜 约1~2cm×1~2cm。选择顺行带血管蒂的脂肪瓣 [1] 疝,是硬膜的一种先天性缺陷 。临床表现为腰骶部 充填囊腔,缝合肌肉、筋膜,固定脂肪瓣,逐层缝合切 疼痛、骶尾会阴部麻木不适及大小便功能障碍等。在 口。术后24~72h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平卧 MRI、CT应用于临床以前,该病很少被认识。行 MRI 位卧床2~3周。 检查的患者1.5%~5.0% 有蛛网膜囊肿,其中70% 3 结 果 [2] [3] 有临床症状 ,13%~20% 症状较重 。对此,目前 本组31例,25例获得随访,随访6个月至4年, 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有:手术切除棘突、椎板开窗摘 术后以临床症状恢复及体征改善情况为主要评价指 除囊肿术及CT引导经皮穿刺医用生物蛋白胶封闭囊 标评价,结果,优15例,无感染,无神经痛,无复发,无 [4-5] 肿术(一种新的微创手术方式) ,也有采用带蒂骶 脑脊液漏发生,术前症状基本消失,恢复原来工作与 [6] 棘肌瓣治疗骶管囊肿 者。2008年5月至2012年5 生活;良8例,术前症状好转,其中5例出现术后脑脊 月我们采用带血管蒂脂肪瓣移位治疗骶管囊肿患者 液漏,其中1例脑脊液漏持续 1周时间,嘱患者脚高 31例,25例得到有效回访,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 头低俯卧、切口盐袋加压、及时更换敷料、静滴大剂 告如下。 量抗生素等手段治疗后痊愈;差2例,症状没有明显 1 临床资料 改善。无病例出现局部组织糜烂、颅内感染等严重 本组31例,男10例,女21例。年龄22~55岁, 并发症。 中位数36.8岁。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合并重要脏 4 讨 论 器严重病变,术前均经CT、MRI明确诊断。临床表现 4.1 骶管囊肿发病机制及诊断方法 骶管囊肿属于 为慢性下腰痛的15例;伴有骶尾部、会阴部疼痛不适 硬脊膜囊肿,起源于脊髓被膜,是指发生于骶管内的 及间歇性跛行的10例;大小便障碍5例;大腿背侧麻 囊性病变,故用“椎管内脊膜囊肿”来总称这类疾病。 木、坐骨神经痛但无马尾神经损伤症状者3例。查体 多数学者认为它是

文档评论(0)

zhongshanm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