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德性教育与选择
德性教育与选择
张夫伟
(鲁东大学 心理与教育学院, 山东 烟台264025 )
摘 要:人的选择不能逃避对善的追求,真正有意义的选择是向善的选择,这为德性的存在与实践提
供了可能与必要。德性自身具有善的价值,体现了人性的优秀和卓越。德性使人的选择自觉向善,主动为
善,而非勉强为之,被动为之。从根本上来说,德性形成的过程就是追求善的过程,追寻善的生活必定要
选择有德性的生活。德性使学会选择名副其实。道德教育要想引领人的选择为着美好生活追寻的,为着道
德自我的生成与完善的,自然无法回避对德性的关注与教化,其核心任务自然要指向于自我德性的生成与
完善,这是引领人学会选择的根本之路。
关键词:德性 失落 复兴 德性教育 规则教育
一、德性的失落与复兴中的选择
回顾以往的道德传统和道德教育历史,德性很早就成为哲学家和教育家所关注的一个重
要问题。
古希腊三哲是德性思想的阐发者与捍卫者,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三个人皆非
常重视德性在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价值。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有完善
德性的人。在《申辩篇》中他提醒人们不要只关注于人身和财产,更重要的是要照顾自己的
心灵,关心灵魂的至福至善,去努力地“认识你自己”。因为财富并不带来美德,而美德却
会带来财富和其他一切福扯。他认为未经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正是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知识即美德”,认为对知识的追求是获得美德的源泉。如果人只专注于获得钱财和
声誉而不关心对真理的思考,对灵魂的完善是有损于做人的尊严的。
柏拉图继承了苏格拉底的理性和美德思想,完全以理性作为道德智慧的源泉,所谓的美
好生活就是遵循关于善的理性知识。教育的顶点是关于“善理念”的知识,因此教育的终极
目的就是引导人关照善的本体,认识到善是一切存在之根由。柏拉图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实现
各种德性的内在一致性,从而实现人与宇宙的和谐。“我心中的教育是从童年起所接受的一
种德性教育,这种训练使人们产生一种强烈的、对成为一个完善的公民的渴望,这个完善的
公民愧得怎样依照正义的要求去进行统治和被统治”,“无论在世界上的什么地方,都不可藐
视教育,因为当它与伟大的德性结合起来时,乃是一宗价值无法估量的财产。如果教育腐败
[1] 在他看
了,它是可以正确地重建的,每个人在他整个一生中必须尽其所能去支持教育。”
来,没有被美德所武装的人,就没有理想,没有学问,没有事业心。他们的眼睛只是往下看,
而不是向上看,聚集在一起寻欢作乐,沉溺于物质生活的满足。不仅如此,一旦将美德从年
轻人的心灵中加以扫净,虚假的狂妄的理论和意见就会乘虚而入,控制他们的心灵,于是,
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当他们在一个灿烂辉煌的花冠游行的队伍中走在最前头,率领着傲
慢、放纵、奢侈、无耻行进时,他们赞不绝口,称傲慢为有礼,放纵为自由,奢侈为慷慨,
无耻为勇敢。”[2]
而亚里士多德则以德性(arete )为核心,建构了一个系统全面的德性伦理的体系。亚
里士多德认为,人天生就具备武器,凭智谋和德性加以运用,只不过有些人却极尽可能地
朝相反的方面运用。因此,一旦脱离德性的作用,人就会变得十分邪恶和残暴,无比放荡
和贪婪。德性不仅可保证我们选择之目标的正确,还可以保证选择之手段的正确。换句话
说,离开德性,将无法担保选择的目的正确。“什么是选择?什么是受美德指导的选择?为
什么它是一种欲望?‘我们把我们肯定是善的东西作为选择的对象’,亦即:一个理性主体
的沉思,引申出一个人们立即要去追求的一种或多种善的结论,引申出一种追求这种善的、
具有合理性基础的欲望。”[3]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美德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对人们在理智和
实践上直接全面地向善而言的重要性,而且对人们立即做出合理正确的行动选择而言更为
重要。因为,若没有美德的参与和作用,就无法探讨选择的合理性与正当性。“邪恶的人错
误地从关于善的谬误前提出发进行论证,而纵欲之人则忽视了他有效的健全论证,只有有
美德的人才能正确地论证这一结论,即他们的行动,这正是美德在他们生活中所起的两种
不同作用的结果。”
现代性对德性进行较早解构的重要思想家马基雅维里认为,前现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