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必修3《蜀道难》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必修3《蜀道难》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蜀道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理解诗意,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领略古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诵读和鉴赏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今天我们的学习目标是李白的《蜀道难》。同学们能告诉老师为什么要学习这首诗吗?(学生议论,大多表示不知道。)如果不清楚,请大家阅读“研讨与练习”四。(学生阅读后明确:原来《蜀道难》是李白的成名作。) 是啊,《蜀道难》不仅是李白的成名作,也使他获得了“谪仙”的称号。“谪仙”就是下凡的神仙,他有什么特点?(学生议论,得出结论:不拘一格,行为飘逸) 李白作为文学“谪仙”,具有风格飘逸、不拘一格的特点。 (设计说明:导语从“研讨与练习”四入手,明确《蜀道难》的地位和价值,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由“谪仙”引出教学目标。) 二、提出教学目标 1、通过体会想象和夸张手法的使用,领会作者飘逸的风格。 2、通过了解极写蜀道之难,领悟作者的写作目的,从而体会本诗不拘一格的构思法。 三、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全诗一遍,力求读准字音。 (注意这些字的读音:号(háo) 转(zhuàn) 匪(fēi)吮(shǔn)) 2、听朗读录音,理解一些文言字词。 听后指出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 (1)危乎高哉 (2)开国何茫然 (3)青泥何盘盘 (4)可以横绝峨眉巅 (5)猿猱欲度愁攀援 (6)以手抚膺坐长叹 (7)但见悲鸟号古木 (8)连峰去天不盈尺 (9)所守或匪亲 参考答案:(1)高(2)多么,副词(3)多么,副词(4)越过(5)为……发愁(6)空、徒(7)只(8)距离(9)通“非” (设计说明:《蜀道难》作为一首乐府诗,具有文言文的特点,梳理出有古今异义特点的字词,既可积累文言字词,又可扫除阅读障碍。) 3、学生再齐读全诗一遍,整体把握诗意。 (设计说明: “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文章的情感和韵味、气势和神采,以及音韵美和节奏感等等,不经过反复诵读,一般是难以体会到它的美妙之处,第三环节学生三次品读诗文,为下一环节的赏析打基础。) 四、诗文研读 1、分组研读诗文段落,找出诗中使用了想象和夸张的句子,并体味它的效果。 (1)全班分为三大组,每一大组的学生自读诗文中的一段。 (2)学生合作讨论,找出所研读的诗文段落中运用了想象和夸张的句子,并体会其效果。 (3)检查研读效果,每组派出学生代表宣读研读结果。 (明确:第①段中几乎所有的句子都使用了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共同表现了蜀道的高;第②段中使用了想象和夸张的句子主要是“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突出了蜀道的险;第③段中使用了想象和夸张的句子主要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突出了蜀道的凶。) (4)小结:诗人运用奇妙的想象、浪漫的夸张和虚无缥缈的神话传说,创造了一个神奇瑰丽的艺术世界,产生出令人魂悸魄动的艺术效果。特别是自然景物的描写,围绕着“难”,挪景移情,层层渲染,突出蜀道之“高”“险”“凶”。正如殷璠所赞叹:“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充分体现了李白飘逸的风格。 (设计说明:本环节是本教学的主要环节,以学生讨论交流为主,谈自己找到的诗句,并说出理由,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交流去感知课文内容,交流中学生的理解不全面的,可以互相补充,充分发挥了合作学习的优势。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充分肯定了学生交流的结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平时上课无所事事的学生也都参与了,可以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 2、探讨作者的写作目的。 (老师问:李白把蜀道写得如此之高、险、凶,目的是什么?仅仅是为了写给我们读者看的吗?学生回答:不是。讨论后发现是告诫友人的。) (1)阅读课本P36注释①,明确本诗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友人入蜀而作。 (2)学生在诗中找到有关写作目的的诗句。 (明确:“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3)小结:《蜀道难》这首诗,通过极力叙写蜀道之高、险、凶,表达出作者对友人入蜀的担忧以及关切之情。 (4)仔细体会诗中作者的情感。 学生有感情地串读“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三个句子,领会作者由惊讶——恐惧——无奈的感情变化,进一步体会作者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5)小结:从体裁上看,本诗属于送别诗。以乐府诗体写送别,这是李白在诗歌创作上的创新,体现了其不拘一格的创作风格。 (设计说明:通过对诗歌内涵的挖掘,特别是通过对诗中重复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3****34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8月08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