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驱油效果储层影响因素分析-西北地质.PDF

聚合物驱油效果储层影响因素分析-西北地质.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37 卷 第 4 期 西 北 地 质 V o l. 37 N o. 4   2004 年 ( 总 15 1 期) N O R THW E ST ERN GEOL O GY 2004 (Sum 15 1)   ( )  文章编号: 2004 040 11304 聚合物驱油效果储层影响因素分析 1 1 2 梁会珍 , 武英利 , 耿晶 ( 1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 泰安 27 10 19; 2 中国石油公司勘探 开发科学研究院万庄分院, 河北 廊坊 10280 1) 摘 要: 在聚合物驱油室内试验的基础上, 结合矿场试验效果, 分析了蒙古林砂岩油藏注聚合物见效井 的地质特征和影响聚合物驱油效果的储层因素, 对油田今后编制聚合物驱油方案和开发调整方案、提高 聚合物的驱油效率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 聚合物驱; 室内试验; 矿场试验; 驱油效果;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P 63 16+ 2 1   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2 油层主要地质特征 最大限度地提高采收率, 是进行各种采油方法 二连地区蒙古林砂岩油藏位于扇体的中前部, 研究以及油藏工程研究的重要 目的之一, 特别是在 细分为水下扇扇端和扇中两个亚相。依据沉积旋回 油田新增地质储量有限的情况下, 要维持油田产量, 及砂体沉积特点将油藏 自上而下划分为 3 个小层。 挖掘油层生产潜力, 聚合物驱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 其中, 第 1、2 号小层属扇端沉积, 以粉砂岩和泥质 三次采油方法, 是油田控水稳油、高产稳产的重要 粉砂岩为主, 第 3 小层属扇中沉积, 以中细、细砂 [3 ] 技术措施。聚合物驱是在水驱开发的基础上, 通过 岩和砂砾岩为主 。主要地质特征为: ①油藏埋藏 降低流度比, 提高水驱波及面积和驱油效率, 从而 浅、主力油层单一、厚度薄。油藏顶部埋深 760~ 850 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 m , 自上而下划分为 3 个油层, 平均有效厚度 4 8 二连地区蒙古林油藏是一个整装普通稠油砂岩 m 。其中, 第三小层为主力油层; ②层间渗透率级差 油藏, 试验区注聚井 3 口, 对应生产井 13 口, 合计 大、层间矛盾突出。蒙古林油田各储层的发育状况 注入聚合物干粉 160 t , 累计增油 12 048 t , 含水率 及物性相差较大, 层间渗透率级差大, 为 564~ 持续下降, 由注聚前的92 2% 降至 897% , 各项指 458, 突进系数 089~ 196, 变异系数达到 089。 标与数值模拟相比基本一致。但是, 单井见效特征 其中, 第一小层的平均渗透率为 639 ×10- 3 m 2 ; 第 差异较大, 一部分井效果明显, 另一部分井基本上 二小层的平均渗透率为 5 19 ×10- 3 m 2 ; 第三小层 见不到注聚效果, 用常规的动态和数值模拟方法不 的平均渗透率为 7497 ×10- 3 m 2 , 非均质变异系数 能得到很好解释, 给油田聚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