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此为吴起重视德政的治国理念
* 吳起是戰國初期衛國左氏人,大約出生於周考王元年(西元前440年),逝世於周安王21年(西元前381年),從小家境富裕,因為時代環境的影響,小時候就喜歡舞刀擊劍,立志要做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後來被薦為魯國大夫。 魏文侯十分欣賞他的兵書戰策與戰功,於是重用吳起擔任大將軍,由於吳起四處征伐,戰果輝煌,因此被推薦為西河郡守。 但魏文侯逝世後,武侯繼位,不再重用吳起,吳起只好離開魏國投奔楚國。 西元前381年楚悼王病逝後,以陽城君為首的貴族集團發動政變,吳起遭到亂箭射殺,死於悼王的靈堂。 吳起生於戰國時期,社會型態急遽變化,政治現象紛亂。當時秦、齊、楚、燕、韓、趙、魏等諸侯國,都醞釀變法革新、富國強兵,進而爭奪天下霸權,以求全國統一。 吳起為伸展抱負到魯國遊學,當時魯國是西周初年周公封地、孔子的故鄉,也是著名禮義之邦。 吳起投入曾申的門下,刻苦研讀儒家經典,因此他日後的思想也多由儒家思想衍化而來,奠定以儒家為基本精神的治國理念,以及融入法家精神的治兵思想。 吳起曾引經據典向魏武侯闡述此思想,以「道、義、禮、仁」四德為基礎,能使國家強盛及人民生命安全有保障,此為吳起重視德政的治國理念、信賞明罰治兵思想的儒家與法家精神所在。 論治國的方法。是全書精華,「內修文德,外治武備」是中心思想。 內修文德:用「道、義、禮、仁」四德管理人民。 外治武備:建立一支可以突破敵人包圍並摧毀敵人城邑的強大軍隊。 料敵篇強調戰備思想,主張用兵前必須探查敵人的虛實,吳起列舉當時六國形勢,強調備戰時要先評估敵人的強弱,提出用兵準則。 在作戰指揮方面,吳起歸納出13種可擊之道。 闡述「以治為勝」的中心思想。「治」是訓練與管理,重點在討論進兵作戰、訓練編組、將帥指揮等管理實務問題。 是論述對將領的要求和判斷的方法。吳起認為文武兼備的人,才可勝任將領的重擔;剛柔並濟的人,才可統軍作戰。 名將應具備理、備、果、戒、約五種軍事素養。 敵軍將領分為智、愚、貪、驕、疑等類型。 視情勢的演變而採行有效的作戰方案。吳起認為應依據不同敵情、天時、地利,審度時勢,採用靈活多變的戰術思想與研析最佳行動方案,擬定完備計畫。 論述激勵將士作戰的方法。吳起提出鼓勵有功將士,激勵無功將士的統御之術,只要我軍人人視死如歸,就可形成強大的戰鬥力,使敵軍畏懼。 吳起在圖國篇和料敵篇中,不斷強調國家備戰思想的重要性,認為若要確保國家整體安全,必須隨時維持軍備。 吳起並進一步說明軍備過與不及均非良策,長期維持強大的軍隊,必將影響國家的整體發展,故必須採用精兵政策建軍理念。 春秋、戰國時期是實行以法治軍的轉型期,此期間諸侯國競相爭霸擴軍,軍隊管理逐漸轉為法令式。 吳起認為兵不在多,「以治為勝」,即透過嚴格的選拔和訓練,建立禮法紀律嚴格管理,才可建立一支戰鬥力強悍的精銳部隊。 吳起是一位軍事家,可以和孫子媲美;若以政 治家而言,則可以與商鞅並稱。 明代王陽明則尊吳起甚於孫子,清朝末年梁啟 超在戰國載記中稱讚吳起是我國第一流名將。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