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沦陷区文学中的隐喻-中国石油大学学报.PDF

论沦陷区文学中的隐喻-中国石油大学学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6年8月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Aug.2006 第22卷 第4期       JournalofChinaUniversityofPetroleum(EditionofSocialSciences)      Vol.22 No.4 论沦陷区文学中的隐喻 冯 昊 (山东大学 文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摘 要]隐喻是在殖民统治的残酷镇压下,沦陷区作家用来曲折表达真实思想和情感的 一种方式。沦陷区文学作品常常借用历史典故、梦等多种喻体来反映沦陷区人民的民族认同心 理,并从中暗示出他们在沦陷的困境中对生存、道德、苦难以及战争等进行的思考。 [关键词]沦陷区文学;隐喻;历史典故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595(2006)04-0093-(05)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与国统区和解放区热情 事件”,90多人被捕入狱,5人遇难。有一个例子很 高昂地宣传民族大义、在作品中直接反映异族入侵 能说明当时日伪检查机关的严厉。秋萤的《矿坑》 带来的苦难和号召中华民族奋起抵御外侮不同,由 提到了在满洲开发的明星商品抚顺煤矿,描写了矿 于沦陷区受日伪直接占据,沦陷区的作家受到严厉 工的悲惨境遇,在当时日文译者大内隆雄看来,此文 的文学审查和残酷的政治迫害,真实的思想和情感 写得并不太“露骨”,然而未待全文刊完,仅刊出一 在作品中表现得隐隐约约、欲说还休。然而,在非常 [2] 期,便遭到日本检查机关的查禁,不准连载。 然 高压时期,每个热血的沦陷区文学工作者都没有丧 而,在民族文化认同和对外侵的仇恨与日伪高压政 失自己的民族责任感,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中通过这 策和残酷镇压之间,沦陷区作家并没有选择沉默,而 样那样的方式曲折地表现沦陷区人们生活的苦难, 是通过各种表达方式传递和宣泄自己内心的感受和 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感情,寄托深远的民族认同感。 民族认同的情怀。隐喻正是这种背景下在沦陷区文 隐喻就是在殖民统治的残酷镇压下,沦陷区作家用 学中得以广泛运用的。 来曲折表达真实思想和情感的一种方式。 可以说,隐喻的相似性特征为沦陷区文学提供 了更广阔的表达空间。隐喻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 [3] 一 下把握此类事物的文化行为。如山丁的《鱼肆》, 表面上写的是榆篮里的鱼“那浮在篮上的先被煎 沦陷区文学的生存空间非常的逼仄。为了强化 烹/压在苇底的窒息着残存”,其实是暗示出更具深 文化殖民,日伪采取多种文学控制形式。如,1940 意的心理体验。作者通过“鱼”的任人屠宰的命运 年6月,伪都警察厅成立了对文艺界“管内对象进 暗示出沦陷区人们令人窒息的生活和被欺凌的命 行侧面侦察”的“文艺侦察部”。而在 1941年 11月 运。两者同样是处于“恐怖的气息”当中。由于沦 29日的《首警特密发第3650号》密件中,特务机关 陷区人们身处囹圄,“待屠宰”这一相同的内心体验 便对包括山丁、石军、吴瑛、但娣等在内的8名中国 极易被激发出联想,这样,隐喻就建构了“鱼”的现 作家的作品进行了细微分析,搜索其中有碍日伪统 实生活与“人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