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法理学中国人民大学课时安排法学导论参考书目 法学导论目录 法理学是各部门法学的基础,其导论的意 义在于概述法学的一般知识和有关历史知 识,以及法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 学习意义等问题,为学习法理学以后各章 及部门法学创造条件。 第一节 法学理论概述 第二节 法学历史概述 第三节 法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一节法学理论概述 一、法学的概念 ☆ 二、法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三、法学的性质 四、法学与其他(相邻)学科的关系☆ 五、法学体系☆ 六、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 七、建构有中国特色的法学体系 第二节 法学历史概述 一、西方法学的历史发展 ☆ 二、中国法学的历史发展 ☆ 三、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和发展 ☆ 第三节法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法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法理学的研究对象 三、法理学的体系 四、学习法理学的意义 五、法学、法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法学的概念(研究对象) 1、法学的词源☆ (1)中国法学——刑名法术之学(刑事法律规范)——先秦至清代 (2)西方法学——乌尔比安:“人和神事务的 概念,正义与非正义之学 ” —清末到现在,由西方传入—西学东渐 2、法学的概念☆ 所谓法学,又称之为法律科学,是以法律或者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认识成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社会科学。 四、法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 1、法学与哲学 ☆ 2、法学与政治学 ☆ 3、法学与经济学 ☆ 4、法学与社会学 ☆ 5、法学与历史学 6、法学与逻辑学 五、法学体系 1、法学体系的概念 ☆ 法学体系是指由法学的各个分支学科构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2、我国的法学体系的分支学科 ☆ 国内(部门)法学 (1)从法律部门的角度 国际(部门)法学 思想史 法律史学 制度史 (2)从认识论的角度: 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 (3)从法学与其他学科关系:法学本科和边缘法学 一、西方法学的历史发展 1、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法律思想与法学 2、西欧中世纪的法学 3、17、18世纪的法学 4、19世纪的法学 5、20、21世纪的法学 1、古希腊、罗马的法学与法律思想 (1)古希腊的法律思想 —政治与法律实践:梭伦,伯里克利、克利 —哲学思想: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文学与神话作品 (2)古罗马的法律制度 共和《十二铜表法》帝国《查士丁尼国法大全》 —系统的自然法思想:西塞罗 —职业法学家:盖尤斯、乌尔比安 —法学流派:普洛库尔派、萨宾派 —立法、执法、司法的技术与方法 3.17、18世纪古典自然法学—法学世界观 —荷:格老秀斯;英:霍布斯、洛克 法:孟德斯鸠、卢梭;意:贝卡利亚 —天赋人权说:自然状态、自然法、自然权利 —社会契约说 —人民主权说 —分权制衡说 5、20、21世纪的西方法学 —社会法学派:法:狄骥;美:庞德 —新自然法学派:马里旦;富勒 —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哈特;凯尔森 —新康德主义法学派: 施塔姆勒 与新黑格尔主义法学派:柯勒 二、中国法学的历史发展 1、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 ——夏商:“恃天命”、“擅刑杀” ——西周周公:“以德配天”、“明德慎罚” 2、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学 3、汉代到清代中期的法学 ——儒家思想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4、清末至民国时期的法学 2、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学 (2)墨家:墨子——理想的法律思想 ——社会信念:兼相爱、交相利 ——国家治理: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法律作用: 赏当贤,罚当暴, 不杀无辜,不失有罪 (4)法家:管子、商鞅、韩非子 ——重视法律的强制作用 ——社会标准:“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 —制定的机关、表现形式、遵守对象:“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 韩非子的人性恶观点 《韩非子·六反》:“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此俱父母之怀衽,然男子受贺,女子杀之者,虑其后便,计之长利也。” 《韩非子·备内》:“丈夫年五十而好色未解也,妇人年三十而美色衰矣。以衰美之妇人事好色之丈夫,则身见疏贱……医善吮人之伤,含人之血,非骨肉之亲也,利所加也。故与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人不贵,则舆不售;人不死,则棺不买。情非憎人也,利在人之死也……” 三、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和发展 1、马克思、恩格斯的法律思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绿色施工实施记录表.docx VIP
- 实验gpio输出控制-led闪烁、流水灯.pdf VIP
- 绿色施工实施记录表.pdf VIP
- 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防护系统设计方案.pdf VIP
- 肺癌转移脑的护理.pptx
- ASME B16.34 INTERPRETATIONS 国外国际标准规范.pdf VIP
- 项目冬期灌浆专项施工方案.pdf VIP
- 绿色低碳转型.pptx VIP
- 关于环保对企业公司环境有关 的外文文献翻译成品:绿色创新对环境和企业绩效的影响:利益相关者视角(中英文双语对照).docx VIP
- RockwellAutomation罗克韦尔QuickStick 150 用户手册用户手册说明书.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