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繁荣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安娜·卡列尼娜》 萧伯纳(1856—1950) 罗曼·罗兰(1866—1944) 列夫·托尔斯泰 (1828—1910) 托尔斯泰的主要创作活动,是在从1861年农奴制改革到1905年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进行的,这正是俄国社会大变动时期。 1863—1869年,完成了史诗性的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 1873—1877年完成了第二部著名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 1889—1899年完成了集中体现他晚年的思想和艺术特征的长篇小说《复活》。 《安娜·卡列尼娜》 这是托尔斯泰的一部既美不胜收而又博大精深的巨著。 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是70年代带有个性解放色彩的贵族妇女的形象。正是以政府部长卡列宁为首的上流社会的虚伪冷酷和渥伦斯基所信奉的“金钱至上”,才造成追求个性和爱情自由的安娜的最后悲剧──卧轨自杀。 作品从贵族婚姻和家庭关系这个角度,描绘了19世纪70年代俄国生活的广阔画面,反映了贵族社会的深刻危机。 安徒生 易卜生 马克·吐温 英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世界 著名的擅长幽默与讽刺的语言大师。代表作 《苹果车》等。 《苹果车》是政治讽刺剧,以英国的议会制为攻击的对象,以内阁会议为主要情节。剧中的国王和首相相互较量,看谁是英国的真正统治者。国王表示要退位,并将作为平民竞选下院议员,如果他被选进国会,他将组织一个政党,他的刚接任的儿子罗伯特国王很可能会让他组阁。首相意识到即使自己目前取得权力,未来也将败在国王手下,于是他不得不宣布危机已经过去,一切照旧。 在剧本里,萧伯纳表达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指出了资产阶级民主制的缺陷。 《约翰·克里斯朵夫》,被高尔基称为“长 篇叙事诗”,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 这部巨著共10卷,以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 夫的生平为主线,描述了这位音乐天才的成长、奋斗和终告失败,同时对德国、法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家的社会现实,作了不同程度的真实写照,控诉了资本主义社会对艺术的摧残。 作品的最大成就在于塑造了克利斯朵夫的形象,这一形象概括了20世纪初西方整整一代进步知识分子的思想特征和精神面貌。它也开拓了有别于19世纪传统的现实主义的新途径。 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造成了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 探究三 结合教材,归纳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特点和成就 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 ①反映现代西方人心灵的迷惘和痛苦,集中表现自我; ②手法比较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没有脉络、颠倒跳跃、多角度、多层次。 ③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无逻辑,句法残缺,晦涩难懂。 《等待戈多》 贝克特 爱尔兰 美国 国籍 《老人与海》 海明威 代表作 作家 流派 现代主义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 美国小说家,以文坛硬汉著称。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1954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1961年,因不堪病痛的折磨,开枪自杀。对海明威的评价,正如约翰·肯尼迪总统的唁电所说:“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欧内斯特·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 海明威(1899—1961) 海明威的文风以简洁明快著称,俗称“电报式”,他擅长用极精练的语言塑造人物。他创作风格也很独特,从来都是站着写作。以至他的墓碑上有句双关妙语:“恕我不能站起来”。 《老人与海》的主题思想是人要勇敢地面对失败。小说中的渔夫桑提亚哥在同象征着厄运的鲨鱼的斗争中虽然失败,但他坚忍不拔,在对待失败的风度上取得了胜利。小说中有一句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萨缪尔·贝克特 等待戈多 (剧照) 戈多到底是什么呢? 有人曾就此问贝克特,他回答说:“我要是知道,早在戏里说出来了。” 剧中说:“他要是来了,咱们就得救了”,“要是不来呢,咱们明天就上吊”。 戈多与其说是个人,不如说是一种渺不可见的希望,或者直接理解为来了后叫人大失所望的明天。人类正是在这种莫名其妙的憧憬中耗尽了自己的生命。 戈多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是现代西方人的精神寄托,是处于困境中的迷惑不安的人们对于未来若有若无的期望。 戈多到底是什么呢? 苏联文学: 1.时间 20世纪上半期 2.代表作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 《母亲》 高尔基 作品 作家 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贫苦,幼年丧父,11岁即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当装卸工、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的课堂。 代表作有散文诗《海燕之歌》、长篇小说《母亲》、剧本《敌人》、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