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传统义利思想对当代大学生义利观教育的启示-中国石油大学学报.PDF

中国传统义利思想对当代大学生义利观教育的启示-中国石油大学学报.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9年2月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Feb.2009 第25卷 第1期       JournalofChinaUniversityofPetroleum(EditionofSocialSciences)      Vol.25 No.1 中国传统义利思想对当代大学生 义利观教育的启示 1 2 梁秀萍 ,赵 英 (1.中国石油大学 纪委、监察处,山东 东营257061;2.华北科技学院文法系,河北廊坊065201) [摘 要]中国传统道德价值的主流取向是重义轻利,但也存在义利并重、重利轻义的非主 流价值取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各种意识形态、文化现象、价值观念相互碰撞,对当 代中国大学生义利观的选择产生了一定的困惑。在对当代大学生的义利观教育中,要积极汲取 中国传统义利观思想中的精髓,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义利关系,树立起社会主义义利观。 [关键词]义利之辨;大学生;义利观;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595(2009)01-0097-(04)   道德之鸿在义不在利,善恶之别在心不在迹,这 在义利关系上,重义轻利的思想非常明显地反 是中国传统义利思想的主流。伴随中国传统主流义 映出中国传统道德的主流价值取向。以孔孟为代表 利思想的,还有义利并举、重利轻义的非主流思想。 的儒家及宋明时期的新儒家都非常强调义利之辩, 义利观在一定意义上讲是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体 认为这是划分君子与小人的重要标准。孔子说: 现。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里仁》)又 意识形态、文化现象、价值观念相互碰撞,传统的、现 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论语 ·卫灵 代的,正确的、错误的以及相互交织的义利思想左右 公》)他认为一个统治者应该追求道义,不应为个人 着人们的价值取舍,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也使人 私利孜孜以求。并鼓励人们要牺牲眼前利益,去追 们产生了种种困惑甚至迷惘。大学生正处于世界 求远大理想。“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 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健康成 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 ·子路》)。同时他还坚持 长将直接影响着国家未来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认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述而》)的 真梳理中国的传统义利思想,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 信念。孔子建立的这一道德原则,成为中国传统价 髓,对大学生施以正确的义利观教育,对大学生正确 值观的重要内容。 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他们的健康成长都将具有 孟子提倡并努力实践养“至大至刚”的“浩然之 重要的意义。 气”,做坚持正道、超越个人私欲的大义凛然的大丈 一、中国传统义利思想 夫。《孟子 ·告子上》中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 (一)中国传统义利思想的主流是“重义轻利” 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 义,宜也,适宜,适合。《淮南子 ·谬称训》曰: 子以“鱼”或“熊掌”两者不可同得时就“舍鱼而取熊 “义者比于人心,而合于众者也。”《礼记 ·礼运》称: 掌”为比喻,论述了“义”的价值高于生命。即“生亦 “故国有患,君死社稷谓之义。”韩愈在《厚道》中说: 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 “行而宜之谓之义。”所以,总括起来讲:合宜的和正 义者也”。 直的举动或为公众利益不惜牺牲自己利益的举动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