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气候特征及影响因素.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中国的气候特征及影响因素 【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方法】依据图文信息,合作探究;精讲精练 一、气候复杂多样 【合作探究】读图分析气候复杂多样的表现 通过导学案读图、填图明确气候复杂多样的表现 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 热带 亚热带 暖温带 亚寒带 中温带 青藏高原区 知识点一:中国气候特征 2.多种多样的干湿区 湿润区 半湿润区 半干旱区 干旱区 3.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4.我国地形类型复杂多样且地势起伏很大,增强了气候的复杂性 如图:横断山区地形复杂,垂直高差悬殊,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点 【即时训练】1.阅读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分析归纳各地气候特征。 活动:说出四地的气候类型名称和气候特征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短促,温暖湿润; 冬季漫长,寒冷干燥。 热带季风气候 终年高温, 降水分旱雨两季。 说出四地的气候类型名称和气候特征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全年干旱少雨。 说出四地的气候类型名称和气候特征 高原山地气候 全年低温,四季常冬,降水较少。 说出四地的气候类型名称和气候特征 2.根据气候特点探究海口、漠河的旅游优势。 冬季长而寒冷,可以举办滑雪比赛或冰雕展;夏季凉爽,发展避暑游。 海口终年炎热,可开发越冬游,海上娱乐项目、热带生态旅游、民族风情游等。 二、季风气候显著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合作探究】读图季风气候显著的表现 表现一:季风气候类型齐全 阅读A哈尔滨、B北京、C武汉、D广州气温曲线及降水柱状图 我国夏季气温、降水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表现二:雨热同期 表现三: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冬季我国大部寒冷干燥,夏季大部暖热多雨。 优势 夏热使我国喜温作物种植北移—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 雨热同期对作物、森林、牧草生长十分有利 知识点二:影响中国气候的因素 一、纬度位置的影响 我国南北跨纬度大,自南(低纬)向北(高纬),获得的太阳光热越来越少,气温越来越低。 中国1月平均气温图 【合作探究一】阅读一月气温分布图,分析纬度位置对气温的影响 二、海陆位置的影响 1.气温年较差、日较差沿海比内陆小; 2.东南沿海降水丰富,西北内陆降水少。 三、季风的影响—最主要因素 【讲解季风的成因及影响】 1.季风的成因 位于最大的亚欧大陆东部,最大的太平洋西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西南部距印度洋亦近。 海陆位置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中心随季节转换 冬季 海洋低压 陆地高压 夏季 海洋高压 陆地低压 冬季风:寒冷干燥 夏季风:温暖湿润 加剧北方严寒,使南北温差增大;大部地区普遍降水少。 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减少;我国降水时空分布规律的形成。 2.冬夏季风特点对比 影响范围 特点 性质 厚度 风向 源地 夏季风 冬季风 蒙古、西伯利亚地区 太平洋、印度洋 较高纬吹向较低纬、陆地吹向海洋的偏北风(西北、东北风) 由较低纬吹向较高纬、海洋吹向陆地的偏南风 较小 较大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势力强,增长快,影响各地的时间长 势力弱,增长慢,影响各地的时间短;尤其控制北方的时间更短 除青藏高原因地势高和云贵高原、台湾、海南等地因受山岭层层阻挡,几乎不受冬季风影响外,其它地区都受冬季风影响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以东以南地区,明显受夏季风的影响 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歌诀记忆:兴安阴山贺兰山,巴颜冈底季风圈。 结 论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南部沿海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东北 5月 6月 7、8月 9月 10月 开始迟结束早雨季短 北方雨季 南方雨季 开始早结束迟雨季长 夏季风的进退 东部地区雨带推移 4.季风活动和各地雨季 影响我国降水的主要类型是锋面雨,其移动规律如下: 南部沿海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东北地区 海洋 春季5月中旬 初夏6月中旬 盛夏7~8月 初秋9月开始 9月 10月 ● ● ● ● 二、地形的影响 ● ● ● ● ● 1Km 2 3 ★ ☆ 1.地势越高,气温越低—在迎风坡海拔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在背风坡海拔下降100米,气温升高1℃。 24℃ 2.在迎风坡,暖湿气流受到山地抬升,气温降低水汽凝结,成云致雨形成地形雨;在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产生“雨影效应”和“焚风效应”。 36℃ 【课堂总结】思维导图 【达标检测】 1.下列省区兼跨温度带最多的省区( ) A.甘肃 B.山东 C.湖南 D.黑龙江 A 2.下列省区兼跨干湿区最多的省区( ) A.

文档评论(0)

yigang09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