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珍教授的口述校史(郑维鑫等)-关心下一代工作-广州中医药大学.doc

陈明珍教授的口述校史(郑维鑫等)-关心下一代工作-广州中医药大学.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陈明珍教授的口述校史(郑维鑫等)-关心下一代工作-广州中医药大学.doc

—PAGE 6— —PAGE 1— 【如正式引用,须自行核实】 陈明珍教授的口述校史 学生记者:郑维鑫 刘光欢 潘力楠 一、采访时间 2016年5月14日 二、采访地点 陈明珍教授家 三、人物简介 陈明珍,女,1943年1月生,广东汕头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教授、主任医师、原科主任。擅长于口腔颌面外科,如先天性唇、腭裂,面神经解剖,腮腺、颌下腺肿瘤,上、下颌骨肿瘤、骨折等等手术治疗。全国中华医学会口腔科学“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委会”负责人之一,中华口腔医学会广东分会理事,广东省口腔科学老教授协会成员,曾多年任卫生厅组织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成员,参与编写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 腔科学》(副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99年7月第一版),取得科研成果——银连漱口液,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应用广泛,仍为口腔科等常用中药漱口液,在病患之间也广受欢迎。 四、采访记录 记:老师好,我们了解到您在一附院口腔科工作多年。那么在进入一附院之前,您有在其他医院工作的经历吗? 述:一附院口腔科是在1980年建科,我是1981年调过来工作的,之前我是在广东省口腔医院(又名广东省卫生干部进修学院)从事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及教学工作十余年。 记:两家医院有哪些不同和相同之处呢?老师为什么会来一附院呢? 述:我是60年代被分配到广东省卫生干部进修学院(当时的卫生厅直属医学院)口腔专业教研组工作,完成教学任务之后,常年在省口腔医院从事临床医疗和带教工作。省口腔医院是专科医院,设有口腔内科、外科、矫形科、正畸科、粘膜病等科,医务人员的配备、医疗器械等各种医疗完善。 我们一附院是一间综合医院,口腔科是医院一个小小科室,又是刚刚成立,当时的医疗条件与省口腔医院相比是天地之别。相同之处是临床教学,在学校给学生上课、又要到教学医院出临床及带教工作。 我为什么会调进一附院?省口腔医院原来是在海珠广场,直到70年代后期,医院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就搬迁到海珠区(珠江以南)江南大道南即广州美术学院对面。因为医院离我家的距离太远且交通不便、为了有利于工作同时既照顾到家里的孩子(孩子刚上小学),刚好 我校一附院创建口腔科需要医生,顺理成章我就调进一附院口腔科。 记:当时一附院口腔科是怎么样的? 述:当时一附院口腔科只有三个医生和一个护士。我刚到附院上班,院里的其他同事就告诉我,你在口腔医院很忙,这里口腔科病人不多很清闲,我当然很开心。但是在经过几个月之后,病人越来越多,后来常常多到不能按时下班。于是我们就向院领导提出了限制挂号的请求,当时院领导不理解不同意,因为那时医院还没有其他科室限挂号的先例。经过一段时间以后,院领导知道我科长期不能按时下班,了解口腔科医生诊治病人绝大部分是拔牙、补牙、牙髓治疗、镶牙等治疗,都要医生亲自完成,知道口腔科的特殊性,不像其他科的医生把把脉开开处方就行,因此同意了给予定工作量限挂号。那么限多少号合适呢?医院派门诊部主任同我一起到省口腔医院、省人民医院口腔科、中山医孙逸仙医院口腔科进行调查了解,最后决定每个医生上午挂9个号(每小时2个病人),往往加上急诊、本院校职工、远道而来的病人给予加号,实际每个医生每天上午都要诊治十多个病人,因当时医生少病人多经常超负荷工作。另外,那个时候很多人不了解我们口腔科,都说我们是牙科,牙科诊治内容是拔牙、补牙、镶牙。牙科加上口腔颌面外科才能称为口腔科,即具备口腔颌面部手术技术及设备,后来我科逐渐开展了先天性唇裂、腭裂修复术,腮腺、颌下腺肿瘤切除术,上、下颌骨肿瘤切除术,颌面部外伤清创缝合等等手术。80年代,我国进行改革开放,经济飞快发展,由交通、工伤、斗殴而致口腔颌面部外伤的病人不断增加,所以我科安排医生参加医院急诊室抢救工作,有时工作到天亮。有一次我把80年代抢救口腔颌面外伤急诊病人的资料在我院学术研讨会上汇报,参会的院领导听后感到愕然,从此才知道我们口腔科不单看牙也有手术、还要参加急诊抢救病人,同时也得到医院的重视,加快了口腔科的发展。 记:能请您从发展的角度跟我们分享一下您眼中的一附院口腔科是怎么样的吗? 述:我们一附院口腔科现在已经发展壮大了。从80年牙科医生护士从3-4个到7-8个、十多二十多个慢慢发展起来,现在更多了,医生护士共有30多个,不断壮大了。在80、90年代科室条件比较差,想增加多一个医生、护士很不容易,购买医疗设备也很困难,当时医院的经济也不宽裕,所以可以理解。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及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多数人懂得保护牙齿、注意口腔卫生,需要更好的口腔医疗条件,相信我院的口腔科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需求,发展得越来越好。 记:老师所在的口腔科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从中您见证了哪些治疗手段的更新呢?请跟我们分享一下。 述:我是60年代到广东省口腔医院,当时的工作条件很差

文档评论(0)

sunyangbi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