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溪老师学习心得报告文以载道浅谈文言文.docVIP

越溪老师学习心得报告文以载道浅谈文言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越溪老师学习心得报告文以载道浅谈文言文

PAGE \* MERGEFORMAT 10 尊敬的師父上人下午好: 慚愧弟子越溪,今天向師父、向諸位老師、學長恭敬匯報的內容是: 文以載道——淺談文言文 杜甫《偶題》首聯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這是古人對寫文章嚴肅負責的態度。所謂「千古事」,是指寫出來的文字,要能夠闡明亙古不變的大道而利益千古。若無「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的情懷與智慧,便不能下筆著文以傳世。 一、何為文 我國漢字,字字為師,全為教化,它是哲學、玄學,更是真理。將這些字有序地組織在一起,便成文。《釋名》云:「文者,會集衆綵,以成錦繡。合集衆字,以成辭義,如文繡然也。」這是以織錦喻寫作,「成辭義」便是宗旨。 「辭」本意是「言語、記錄」。《書》云:「辭尚體要。」意思是言辭要切實而簡要。又《易》云:「修辭立其誠。」這是說好好修正自己的言辭,務令心中充滿誠意。「義」,同時有「善」、「正義」與「合宜」的意思。因此,寫文章要切實而簡要地將道義講述出來,務必於撰文時,不斷「自誠其意」,因「至誠感通」而得以「文以載道」。 這是古聖先賢對於「立德、立言」的訓示。讀書人當好好修品德,以成就德行,繼而用身行言教利益天下。當效法孔子、佛陀,畢生「述而不作」、以教學為本分。故言道而必尊師承,切不可妄言,是為「文不妄作」。千萬年來,歷代聖賢君子所尊重傳承的,不僅是文,更是道,這便是「文以載道」。 二、著書撰文之東西方比較 「文以載道」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文必以言道為目的,即使是在文字方面令行文更加美好,也務必言不出正道,修辭雖需要,但必須與義理相輔相成。另一方面,讀書人承擔著教化社會大眾的責任,故對於一些長遠看來會破壞社會風氣的文字,則應幫助大眾規避。春秋時期孔子刪詩、書,明清兩朝士大夫家族禁止子弟閱讀小說、元雜劇等,便本於此。 「文以載道」的思想,代有傳承。李白遠效孔子,著《古風》云:「我志在刪述」,深望文以載道之正聲,能夠從此「開流蕩無垠」。李白的知己杜甫,亦於少年立志云:「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兩個世紀之後,元稹、白居易復以「文不妄作」 見【明】錢謙益編,《杜工部集》元稹序。自警。宋承唐之續,視文章為「天地真粹之氣也」 同上。,必期文章可將倫理、常道示大眾。及至滿清入主中原,文字學復興於清初,將歷代傳世之作整理、匯集成《四庫》。自始至終,「思無邪」是宗旨, 見【明】錢謙益編,《杜工部集》元稹序。 同上。 西方的文學與時代 西方社會重視力量(power and powess),故文學多言征伐。古希臘文明,於文字未出現之前,將自己民族的歷史(多為戰爭史)配合七弦琴吟唱出來,稱為史詩(epic)。以《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為最著名,由詩史荷馬口傳於世。羅馬文學既敘述人間之戰爭,又說出眾神對人類所作所為的態度,並且參與人類的爭鬥。由此可知,西方世界崇尚競爭,由來已久。 古希臘常以神力加諸人類之上,以明天命之不可違。又有我國古君子「畏大人(諸神)、畏天命」之風。 及至公元前後的羅馬帝國時代,產生了奧古斯都文學(Augutan Literature)。此時,羅馬帝國對外則吞併諸國、對內則大興土木,並確立行政管理的基礎架構。帝國宛如旭日東升,其文學以描述人與自然、人與人以及歷史與現實之間的衝突。此為帝國對外擴張之反應。 十八世紀英國安妮女王臨朝,國家因貿易而擴張,成大英帝國,其詞章,亦以「奧古斯都文學」自稱,因其似羅馬開國,因擴張而多爭鬥。惟此時神力已經退出,全仗人力,文壇班主安迪生(Joseph Addison)的名言是:大理石因雕琢而成器,正如靈魂因教育而進步(What sculpture is to block of marble, education is to the soul)。西方因競爭、擴張而重教育,唯其所教者,多為知識。前賢培根「知識就是力量」因而名揚四海。戰爭與分裂,文學與現實,互為因果。這與我國公元三世紀至六世紀的亂世文學遙相呼應。 公元三世紀初,華夏孝悌忠信之傳統,與來自北方的遊牧文化、以及來自西方商業文化和佛教文化之間,發生了文化衝突。一些人因在道德方面無所適從而不安本分,不顧天命,爭名逐利。它的開端就是建安文學的出現,曹操父子是代表人物。 曹氏父子擅長文學卻不重德行。漢獻帝建安(公元196-220年)時,曹操「歌以詠志」,著《龜雖壽》云:「神龜雖壽,猶有竟時。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以明自己期待革故鼎新、創立新朝之大志。 然而,曹操卻在他著名的《求才令》中,預示了他所創立的新時代,必將始亂終棄。公元220年,為了成就霸業,曹操頒布了《求才令》:「若必廉士而後可用,則齊桓其何以霸世!」這是說,如果選賢與能必須考慮孝敬、廉正的德行,那麼齊桓公就不能成就霸業了。 此時的曹操,以齊桓公自期,如今看來,是見短期之利誘而不知禍害長久。齊桓公為了成就霸業,唯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