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道德与私人道德.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 共道德与私人道德□ 李春成内容提要 公德与私德的关 公 共 道 德 与 私 人 道 德 □ 李春成 内容提要 公德与私德的关系问题源远流长又极富现实意义 。文章首先对这一问题的历史进行了简要的 梳理 ,然后在当下语境中深入讨论了公德与私德的分殊及其现时性和历时性的联系 ,以及这一问题对于公职 人员的现实涵义 。 关键词 公德与私德 政治与道德 义务论 道德思维 悲剧性选择 作者李春成 ,男 ,复旦大学 99 级博士研究生 。(上海 200437) 我们都有这样一个常识 : 同一个人或两个不同的人 , 在他 ( 们) 承担某种公职时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与其以私 人身份行事时应当履行的伦理规则会有很大的不同 ,而且 在特定时空内甚至是相互冲突或相互悖反的 ;但也并非完 全不同 ,二者在一些普遍性和深层次的内容上存在着某种 一致性 ———其最质朴的一种表达是“公职人员也是人”。这 是一个不容辩驳的直觉 ,也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道德观 点 。作为一种直觉 ,除了诉诸神灵启示 、常识或内心的感觉 以外 ,我们能说的不多 ; 但作为一种“道德的观点”,它则 “必须用道德论据来进行批判或维护”。①以下我们先就公 共道德与私人道德的殊分历史作简要的梳理 ,然后再切入 当下话题 。 所处的地位就决定了他的生活全部规范 ,社会道德和社会 结构事实上是同一回事情 。与社会结构性质不同的道德是 不存在的 ,评价问题就是社会事实问题 。每个人都既对自 身的角色地位规范有明确的认识 ,知道处于自己所在位置 的任何一个人都应该干什么 ,不应该做什么 ,对与此角色 有关联的人应承担什么责任 。这种责任既是固定的 、明确 无误的 ,又是特定的 :正是为了特定的关联对象 ,我必须做 我应当做的 。处于特定社会节点上的个体自我并不希望把 自己普遍化 。当然 ,处于某一角色的个体除了知道自己对 他人负有的责任或义务之外 ,也清楚他人是否对自己有义 务以及有什么义务 。与此同时 , 他也知道如果不能履行 这些义务 , 无论是自己还是其他人 , 应受到何种对待与 处置 ②。尽管这些描述摘自麦金太尔对英雄时代德性状况 的描述 。但它们同样也适用于古希腊城邦乃至中世纪的情 况 ③。 那么 ,人的个体道德与社会道德的分裂与冲突始于何 时何事呢 ?基于传统与现代在观念上的习惯性对立 ,人们 很容易想到的答案是开启现代化之门的启蒙运动 ( 精神 上) 和产业革命 (物质上) 。因为 ,正是由于启蒙运动催产了 “现代人”,使他们从诸如出身 、身份和等级等种种封建的 社会桎梏和中世纪的神学统治的压迫中得以解放出来 , 一 、一般历史的追溯 在古希腊 、英雄时代和传统中国 ,人也具有多种社会 角色 ,但是各种角色规范之间不存在不可通约的矛盾 ,因 为存在着某种总体性生活秩序 、礼仪秩序 。这种秩序的一 般表达式是 :个人从属于集体 、私人伦理从属于公共伦理 、 低级规范从属于高级规范 。在古代中国 ,家法从属于宗法 、 宗法从属于国法 (国法从属于天理) ,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 天下 乃一脉相成 。在古代西方 ,个人在社会整体或城邦中 μ?§μξ§刘小枫 《: 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三联书店 1998 年版 , 第 354~355 、474 页 。 μψ§保罗 ·库尔茨《: 保卫世俗人道主义》,东方出版社 1996 年 版 ,第 36 页 。 μζ§μ{§梅因《: 古代法》,商务印书馆 1984 年版 ,第 97 、96 页 。 μ|§参见麦克尼尔 《: 新社会契约论》,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4 年版 ,第 10~32 页 。 344 页 。 λψ§袁祖社《: 中国“市民社会”及其基本价值取向初探》《, 求是 学刊》,1999 年第 4 期 ,第 26~31 页 。 λζ§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 ,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 ,第 18 页 。 λ|§李雪沣 、范辉清《: 法治运行的理性思考》《, 求是学刊》2000 年第 2 期 ,第 67 页 。 λ}§λ~§μυ§晏辉《: 论市民社会的现代形态》,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 1999 年 ,第 3 期 。 责任编辑 贾 越 101 李春成 :公共道德与私人道德越掏空了宗教的社会内容 , 李春成 :公共道德与私人道德 越掏空了宗教的社会内容 ,掏空了社会的灵魂 。”⑦依据这 种二元道德论 ,一个人攻击另外一个人也许是错误的 ,但 同样的戒律不能适用于国家为保卫其领土或法律而采取 的行动 。在道德领域里 ,应该将一个公职担任者的公职行 为与其作为私人个体的活动区分开来 。譬如一个统治者 , 必须因其谋害妻子而受到上帝的严厉惩罚 ;但他绞死某个 盗窃犯则被认为合乎公共道德的需要 。因此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