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发展历史.docx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一、明星天一产业化对比 1.1905-1920中国电影萌芽时期 1905到1922年间中国电影企业大致是三类: 1. 平平淡淡、不温不火。(亚细亚影戏公司、上海民新公司等) 2. 不主营制片。(丰台照相馆、上海天华茶园等) 3. 一片公司。(华美、幻仙、中国影戏研究社等) “一片公司”的最重要成因(或者说最重要特点): (1)投机心态(电影的热潮)(2)传统观念 “一片公司”的特点(或者说投机心态的表现): (1)偶有精品,但一般粗制滥造 (2)一哄而上,十分重复 (3)紧扣人们的兴趣和公众焦点,“唯兴趣是尚” 明星公司失败的试验: 《劳工之爱情》《张欣生》《滑稽大王游沪记》《大闹怪剧场》 这四部影片在一些方面延续了“一片公司”的做法(一哄而上的卓别林式无声喜剧、延续《阎瑞生》的猎奇思路等) 明星公司的划时代意义: (1)明星影戏学校的创办和对阮玲玉、蔡楚生等人的大力栽培 (2)中国第一部比较成熟的长故事片《孤儿救祖记》 (3)既“传奇”又“长篇正剧”,既重视教化又重视市场的创作、发展路线 2.1926——1930年的明星公司与天一公司 中国影坛的混乱与困顿时期——古装片、武侠神怪片成为主要影片类型,影片的艺术价值基本得不到保障,很多公司为了商业利益拍摄内容粗鄙,制作不良的影片。 一、历史背景 1、政治:政局动荡,社会不安。民众渴望通过古装片、武侠片逃避现实 2、受众:大多是没有文化的下层民众,还未扩大到知识分子阶层。 3、文化:中国新文坛提倡民间文学 4、行业内部:1)天一率先拍摄了一批根据古典小说和民间故事改编的影片,如《梁祝痛史》、《义妖白蛇传》等,大赚其钱,其他公司见利眼红迅起仿效,掀起“古装片”热 2)或受到西方历史题材片的影响 3)各个公司疯狂逐利的行为导致很多一片公司的淘汰和像明星这类的大公司的亏损。 二、明星与天一公司的发展概况 明星:企业扩张阶段 1、片场扩建。 2、资本扩张。 3、市场分区管理,1926年,设华北、华南、华中三个管理区并分设经理处,分区经理管理戏院租映相关事宜。 4、依靠技术进步,引领影坛潮流。 1)1928年,续拍《火烧红莲寺》,布景“接顶”的特技摄影技术。 2)1930年,《歌女红牡丹》,蜡盘配音 5、1929年,组织明星歌剧社 6、为抵制商业烂片,与大中华、百合、民新等成立六合影片公司。(严密发行网、以毒攻毒) 天一:扩充时期 1、引领摄制“古装片”热潮。 2、迁厂房、人员扩充。 3、积极开拓南洋市场。与南洋 “爪哇青年贸易公司”合并为“天一青年影片公司”,为此后在南洋地区发展打下了基础。 4、关注新技术。1929年起积极探索片上发音的技术。 三、两公司商业战略对比分析 1、商业模式: 明星:大投入、大制作、高风险、高收益 天一:出品快、成本轻 1)发行:卖断地区放映版权→使当地观众审美水平上升,更倾向于天一这类大公司影片;买方市场→制片商利润下降→放弃与中介合作,力谋“直销”【①与发行机构合作,资片分离②置办设备,自己组织流动放映】 2)盈利:最小成本与最大利润 ①经验成本 ②家族组织 ③制作周期:短平快 ④技术积累: “天一”采用先租后买的方式。 3)技术:1930年之后,“天一”积极改变无声电影的形式,开始拍摄有声电影,同时在明星等其他公司还在使用蜡盘配音片时,“天一”便转向了片上发音片的拍摄。 2、宣传方式: 天一:纸媒为主。1925年起发行《天一特刊》 明星:除杂志特刊之外,多种方式。比如明星歌剧社 3、影片定位 明星:市场导向性,影片类型复杂 不止商业利益的驱动,多方面的影响,即使在商业片泛滥的这段时期,明星影片公司出品的作品既有被当时影界评论为“为了白花花的银子而丧失了良心”的《火烧红莲寺》,也有追求情节与内容曲折丰富的传奇类电影。 天一:吸引力策略,主“新”。善于抓住观众需求 20年代,中国影坛一度欧化,邵氏兄弟审时度势,挖掘新题材资源将流传于江南一带的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搬上荧幕,抢先开发稗史片这一新品种,结果一炮打响,掀起古装片新风尚。 片上发音的有声片 1930年,又不惜违背“力避欧化”的方针,将欧美侦探小说《福尔摩斯》和《亚森罗宾》搬上银幕。 4、管理模式 明星:合资企业 总理、经理、协理合司公司事务,每科或每部的一切事物都由每科或每部以上级别的会议决定。 天一: 家族企业 便于管理,运营成本小 3.1926-1930明星、天一六合围剿 时间线索 1926年6月:明星、大中华百合、上海、华剧、民新、友联六家电影公司以抵御外片蚕食和控制国外市场、沟通海外贸易为初衷创办了电影发行公司六合影片发行公司,专门从事这六家电影公司的发行出品,以此来控制片商和影院,六合的业务范围很快从上海扩散到华北、华南等地。 1926年:天一公司和爪哇青年贸易公司合并

文档评论(0)

ygxt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