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教育技术;前 言;前 言;教学计划;第一章;学习目标;1.1 教育技术的产生和发展;1.1.1对教育产生重要影响的技术;1.1.1对教育产生重要影响的技术;1.1.1对教育产生重要影响的技术;手工技术-传统教育技术;机械与电子技术-视听媒体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信息化教育技术;1.1.2国外教育技术发展及其概念演变;(一)视觉教育(20世纪初至30年代);(一)视觉教育;(一)视觉教育;照相技术:
1828年,法国发明家尼埃普斯拍出了世界上第一张永久性照片
;1826年,《窗外的景色 》。尼埃普斯摄;幻灯机;无声电影
电影之父:法国--卢米埃尔兄弟;1895年12月28日,世界第一部电影诞生
;世界最早的电影:水浇园丁、出港的船、火车到站(卢米埃尔兄弟-1895);无声电影教学;(二)视听教育(20世纪30-50年代);(二)视听教育;有声电影教学;视听教学图书馆;(三)视听传播(20世纪50-60年代);(三)视听传播;(三)视听传播;(三)视听传播;(四)教育技术(20世纪70年代至今);(四)教育技术;(四)教育技术;1.1.3中国教育技术的发展;(1)电化教育的出现;(2)电化教育的初步发展;2、电化教育向教育技术的全面发展;(3)发展广播电视教育
1979年创办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各级电大组成广播电视教育网络
中国教育电视台
中国电视师范学院
;(4)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的发展
本科:(1983年)200多所
硕士研究生:(1986年)80多所
博士研究生:(1993年)8所
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西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博士后流动站:(2004年)华东师大——苏州工业园区教育技术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多层次、多方向、多性质专业人材培养体系
授予理学和教育学两种学位
1993年“电化教育”专业正式更名为“教育技术学”
;教育技术学专业;1.1.4 教育技术发展的特点;1.1 教育技术的定义;1.2.1 AECT定义;1.AECT’94定义;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及范畴;2.AECT’05定义;AECT’05 VS AECT’94;1.2.2 我国学者的定义;2.中国90教育技术定义
顾明远
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教育技术发展的“2×3”模型;硬件;3.现代教育技术定义;电化教育VS教育技术;1.3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教育技术学科群水系统模型;1.3.1 视听教育理论;;1.视感知规律;;1)视觉的光谱灵敏度:可见光
2)视觉范围:人眼所能感觉到的亮度变化的范围
;3)分辨力
4)视觉惰性
;2. 听感知规律;(2)声音三要素;1)响度;2)音调;某一音源特有的区别于其它音源的特色声音
振动的波形包络线
复音=基音+谐音;1)双耳效应
2)立体声;3.“经验之塔”理论;;(2)基本观点;4)教学媒体: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学媒体,可以使得教育更为具体、直观,从而去获得更好的抽象。
5)替代经验:位于经验之塔中层的视听教具,比用言语、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较具体的和易于理解的经验,它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1.3.2 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试误说: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评 论;华生的刺激—反应说主要观点; 华生——小艾伯特恐惧实验;极端的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者;斯金纳的基本观点;斯金纳新行为主义理论;斯金纳的程序教学;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总结;比利时罗汶大学校园雕塑
;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1)学习是组织一种完形,而不是刺激与反应的简单联结。
2)学习是顿悟,不是通过尝试错误来实现的.
;;学习方式
接受学习 发现学习
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有意义的发现学习
同化就是把新信息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强调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学习材料的理解,反对机械学习和死记硬背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总结;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德国的“ ”童话;维果斯基:强调社会文化历史的作用
意大利人描绘的苏州完全是威尼斯的翻版;(1)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含义;(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四要素;(3)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4)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
5)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
6)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由于学习和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不可能用一种理论来全面概括教学和学习的规律,上述理论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或不同侧面来阐述教与学的规律。 ;1.3.3 教育传播理论;2. 传播模式;(1)拉斯威尔5W传播模式;(2)香农—韦弗传播模式;(3)贝罗传播模式(SMCR模式);3. 教育传播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