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的应用教案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函数的应用举例 一、教学任务的分析 1.函数的应用是函数内容里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学习函数的应用,目的就是利用已有的函数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初中学习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基础上,本章又学习了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这就为学生函数的应用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通过函数的应用,对学生完善函数的思想、激发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进行实践的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2.例2作为函数的应用举例这一节的一个主要内容,它源于实际,取材于学生身边的买房和购车,背景又是学生熟悉的消费贷款.解答该题和解答教科书中的许多函数应用题一样,都需要经历一个建立函数模型并利用所得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但是,由于该题的信息量大、变量多,需要筛选(特别是两个还本付息表有较多的干扰因素,这与过去要用到几个量已知条件就有且只有几个量的题就完全不同),且建模的方向不明,在推理、计算和对问题的回答上都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难以直接通过题目得到暗示,从而到一条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不少困难.然而,正因为如此,例2才更贴近实际,才更有可能让学生参与到深层的思维和推理活动中去,才更能体现数学建模的思想,也才更具有挑战性和探索、研究的价值. 3.例2是本小节第二堂课的内容,通过上一堂课对例1和练习、习题中部分问题的解决,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用数学模型方法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例2的教学就应着眼于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围绕建立函数模型并利用模型解决问题这一重点展开.这样,课堂教学活动就可以依据下列环节来设计: 抽象概括函数模型实际问题 抽象概括 函数模型 实际问题 推理演算 推理演算 还原说明函数模型的解实际问题的解 还原说明 函数模型的解 实际问题的解 在以上每一个环节的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都要力求自始至终保持让学生“做数学”的认知要求,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来组织和实施解决例2问题的双边活动,从而达到函数应用的目的. 二、教学情景的设计 每一位学生都清楚,这堂课就是要解决例2的问题.通过上一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了解了用数学模型方法解决问题的步骤,教师就应当按照这条主线来设计教学任务.但考虑到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不同,可能依然会有部分学生没有将这些步骤内化,使得他们在解决问题时不知所措.对此,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使教学情景的设计建立在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之上,以此引导学生按照这些步骤去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地提高对问题解决的认识,而不应该事先告诉学生将要做什么,甚至教他怎么去做. 1.尝试回答题目中的问题 学生一开始就会主动地阅读题目,迫切地想了解问题情景.教师可以借此鼓励学生尝试回答题目中的问题,以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 (1)阅读题目 题目信息量大,要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教师可以通过下列问题来了解学生对题意的理解. 1)你认为题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可能会有下列不同的回答:A.为该家庭设计一个尽快购到车和房的合理贷款方案;B.先购房后买车快,还是先买车后购房快;C.建立函数模型来选择贷款方案,等. 不同的回答反映了对题意理解的不同层次. 2)你能解决你的问题吗? 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回答自己认为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学生陷入困境时,让他们进行讨论,在交流中将学习引向建立函数模型的思考上. 思维遇到障碍就会渴望帮助,但教师不能包办代替. 3)究竟我们现在需要去解决哪个问题? 此时,学生看到了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 从实际中提出数学问题是由学生完成的,这就是一种数学意识的培养. (2)尝试建立函数关系式,帮助正确地选择方案 学生的思考再次陷入困境,应让他们展开讨论,相互得到启发.教师从中了解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情况. 2.将实际问题概括为函数模型 学生要通过下列活动来达到对这一任务的认识和实施. (1)带着问题审题 根据学生讨论中暴露出来的困难,引导学生围绕如何建立函数关系式这一问题,从题目中获取所需信息. 当明确了实际问题转化的方向后,带着数学问题积极地去题目中扑捉所需的信息才是有效的审题. 1)题目中哪些信息对你建立函数关系式有帮助? 当教师为学生搭了这个“脚手架”之后,学生就能够主动地从题目中提取有关的数据,发现存在的变量. 由学生去建立变量、常量与函数关系式的联系,保持了高水平的认知要求. 2)能不能把你获取的信息归归类? 由于学生的分类标准不同,他们可能会作出如下分类:A.变量与常量,B.买车与购房数据,C.汽车与住房消费贷款数据,D.积蓄、收入与支出,等. 对信息的检索与整理,拉近了与函数关系式的距离,为后面的推理提供了方便,其中蕴含着分类的思想. 3)应该从哪一类信息中寻找函数? 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在对比中达成共识. 学生发表意见,就会有高水平行为的示范,这就

文档评论(0)

183****34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8月08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