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收入差距与社会地位寻求一个高储蓄率的原因-中国研究服务中心.PDF
第10 卷第3 期 经 济 学 ( 季 刊) V ol1 10, N o1 3
20 11 年4 月 Chin a Econom ic Qu arterly A pril, 2011
收入差距与社会地位寻求:
一个高储蓄率的原因
金 烨 李宏彬 吴斌珍*
摘 要 我们使用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证实: 在控制家庭收
入之后, 收入差距仍然会显著减少家庭除教育以外的消费我们还
发现收入差距对低收入或年轻家庭的消费抑制更加明显, 但能刺激
教育投资的上升这很可能来源于为提升社会地位而储蓄的动机
更高的社会地位可以带来各种物质或非物质上的收益而社会不平
等的增加意味着进入社会上层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 同时提升地位
需要更多的财富这些都可能加强人们为提高社会地位而储蓄的
激励
关键词 收入不平等, 社会地位寻求, 居民储蓄
一引 言
中国的消费储蓄率 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中国的储蓄中一半是由家庭
1
储蓄构成的, 目前占到G DP 的20% 左右根据中国统计局的城镇调查数据,
城镇家庭的消费率 ( 除去教育支出的生活性消费/ 可支配收入) 在近年来 一直
2
持续下降, 从1997 年的82 % 下降到了2006 年的75% 对此, 很多研究从不
同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 包括经济增长与未来收入 ( Kraay, 2000 Mo di-
g liani and Cao, 2004 Q ian, 19 88) , 人口结构和抚养系数的变化 ( Ku ij s ,
2006 M odig liani and Cao, 2004) , 收入增长和习惯 ( H oriaka and Wan ,
2007) , 预防性储蓄 ( Kuij s, 2006 Ch amon and P rasad, 2008 M eng ,
*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通信作者及地址: 吴斌珍, 北京市海淀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100084 电
话: ( 0 10)E- mail: w ubzh @ sem . ts inghua . edu. cn我们要特别感谢陈小龙研究员在应用城市
住户调查数据中给予的大量协助另外我们要感谢两位评审人, 白重恩教授, 各位参加清华大学/ Sav ing
and Inv est m ent in C hina0 会议的教授, 在上海财经大学参加讲座的各位老师, 以及在厦门/ T he Int erna-
t ional L ab or Conf erence0 的参会者提出的宝贵意见当然, 文责自负李宏彬感谢自然科学基金( 项目
编号7 1025004) 的资助吴斌珍感谢自然科学青年基金( 项目编 的资助我们也非常感谢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中心的支持
1 根据52008 年中国统计年鉴6 资金流量表部分, 2005 年住户部门新增储蓄为 39 392. 0 亿元, 总储蓄为
88 345. 5 亿元, 2005 年G DP 为 186 700. 9 亿元
2 根据中国城镇住户调查的数据计算Chamon and Parsad( 2008) 用1995 ) 2005 年的数据计算也得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