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正如何艺术地批评学生.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3 于永正:如何“艺术”地批评学生? 你说过多少这种无意的话 “你枉为特级教师,你和孩子们谈话有时太欠考虑。你发现没有,咱儿子不唱歌?”一天,妻子认真地对我说。“本来我也没注意,和儿子闲谈时才了解到。他上一年级的一天,正兴致勃勃地唱刚学过的一首歌,你在一旁说‘跑调了,你怎么五音不全’,从此,他再也不唱了。” 女儿曾经对我说过这样一件事:上小学时,她向我请教一道计算体积的题。为了帮助理解,我作了一幅图,但她看不懂。我批评说:“怎么空间想象能力这么差!”一直到现在,她总觉得空间想象能力不行。 无意的一句话,竟为孩子造成了这么巨大的心理障碍!使他们在学习某一学科或掌握某一技能时,形成了一堵本不应有的、不可逾越的墙。 这使我感到不安,在这以前,我对众多的学生说过多少这种无意的话? 避免用斥责性语言 我在批评学生时总是努力避免使用诸如“你算是没法治了”之类的使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语言。 朱飞这学生与他的名字一样,带有“飞”的特点。数学老师几次向我反映:每次考试,应用题很少全对,读题时目光像飞一样,读不进去,理解能力差。 期中考试后,她验证似的把朱飞的试卷朝我桌上一放:“看看,六道应用题错了三道,不是理解能力差是什么?” “理解能力差?可千万别这么对他说。”我说。 下午自习课我把朱飞请到办公室,交给他一张试卷,请他把其中的三道应用题(即他做错的三题)做一下。要求他每题至少读五遍,第一遍慢读,并要用笔尖指着读,做到“字字入目”,边读边想。 读懂了上一句,再读下一句。如果读五遍仍读不懂,再读第六遍、第七遍。 卷子交上来了,两对一错。 我把期中数学试卷递给他:“看看,为什么考试时没做对!”“我最怕应用题,老师说我理解力有问题。”他喃喃地说。 “应用题怕动脑子的人。你不是理解力有问题,而是没用心读,没用心思考。做错的一题,你也能想出来。回家去想,给你三天时间。” 第二天他就做出来了,并一再声明,是他自己想出来的。 把斥责性的理解力差、马虎粗心一类的话变为启迪性的、期待性的语言,这是一种艺术的批评。 坚持“我”的说法 这样的师生对抗局面时有所见: 师:你怎么这么粗野!净说脏话! 生:谁净说脏话了?谁叫他先骂我的! 师:他骂你已经不对,你再回敬一句,岂不是错上加错!各自应当考虑自己的错误嘛…… 我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过一篇夫妻双方切勿当着孩子的面争执的文章。文章说,为了避免争执,在向对方提出批评时,应坚持“我”的说法。例如说“我感到生气”而不说“你这么顽固”。这样可以避免相互指责。 坚持“我”的说法更适用于批评学生。 一位学生未完成家庭作业,居然逃学半天。早上,他照例背着书包上学,中午照例背着书包回家。家长却被蒙在鼓里。 “老师十分生气!不完成作业已经不对了,再逃学,不是更错?你爸爸妈妈知道了,不更气?”我严肃地对他说。不但坚持“我”的说法,连家长也“裹”进来了。 他什么也没说,眼皮垂了下来。 我继续说:“我怎么也想不明白,你会这样做。要知道,你失去的不只是一上午宝贵的时间,而是诚实。我感到痛心,希望不再出现第二次。当然,你爱面子,没完成作业怕批评。但你忘了,逃学不更让老师难以原谅?” “老师,我绝不会再有第二次了。”他发誓。“我相信你言而有信,不会令我和家长失望。” 逃学的事再也没有发生。 “榜样”就是一种无声的批评 有经验的老师看到地上有纸屑,会不动声色地走过去捡起来。这时,凡是看到老师这一举动的学生会不由得朝自己的座位下面瞅——看看有无脏物。 这既是榜样起的作用,也是一种无声的批评。应该说,这也是一种艺术的批评。 批改作文遇到字迹潦草的,总是情不自禁地写上“希望把字写工整”的话。写这样的话的时候,我总是小心翼翼地一丝不苟地写。 假如一气之下(遇到这样的作文,常常改着改着气就来了),“意到笔随”,来个龙飞凤舞,还不如不写得好。看到老师写得比他还潦草得多的字,而且是批评学生写字不好的字,学生会怎么想、怎么说? 有时,我把不认真书写的学生喊到我跟前,看一些字迹工整、字体娟秀的作文。我什么也不说。当然也不让学生评论与表态,看完就离开。 批评,有时需要电闪雷鸣,有时需要和风细雨;有时需要凝重委婉,有时也需要默默无声。有些事理说清楚了,反倒什么都没有了。 “看服”比“说服”更有效果 批评有“说服”和“看服”之分。“看服”就是让学生看正面的东西,使其受到感化。无声的批评就属于“看服”。说服也罢,看服也罢,倘若能把握好时机,讲究点方法,效果会更佳。 张乐(化名)写了一篇十分出色的作文。我请他在班里朗读。读到精彩处,我在一旁评点,并带头为他鼓掌。在班里当众读作文,是一种很高的荣誉,不少人上了六年小学都没有得到一次这样的机会。 我端详着他的作文,爱不释手,自言自语似的说:“真是出乎意料。写出这样好的文章,谁不喜欢!唉,如果不那个,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