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要用双手改变一切-----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DOC
研究陶瓷的发展过程
603 焦逸泉
中国被誉为陶瓷之都,中华古代先祖创造了举世闻名的陶瓷文化。
陶瓷的各类繁多,有黑瓷、青瓷、白瓷……这么多形形色色的陶瓷绚丽夺目,可是你知道它是怎么样的发展过程吗?
原来,早在我国原始的新石器时代末期,我们的祖先就用瓷土为原料,烧制成胎质灰白、器表无釉、火候较低的器皿,烧成灰陶。
约在奴隶社会初期的夏代,人们又在瓷土中掺入一定量的长石,石英石等成分,烧制出了一种胎质呈白色,质地比较坚硬的器皿。就其烧结性能和坚硬程度而言,已不同于陶器,而接近原始青瓷,由于器表无釉,所以被称为“原始素烧瓷”。
在商周时代,又普遍地制造出了一种青釉器物,胎色灰白,结构紧密,火候高,硬度大,叩起来能发出铿锵的金属声。特别是在器表上施有一层青色或黄绿色的玻璃质高温釉,使它与一般陶器很不相同,而与瓷器颇多一致处。经化学分析,其胎质、釉料、烧成温度、吸水性能及物理性能等各项数据都说明它已具备的标准条件,是瓷而不是陶。因此,这种青釉器就是我国最早的青瓷。但是由于当时的工艺水平较低,原料的处理和坯泥的练制比较粗糙,没有经过精细的过滤、淘洗、泥练、陈腐等工艺过程,而且胎料的可塑性较小,造型比较单调,同时胎料中的杂料尚多,胎体颇多裂纹,釉色也不稳定等等,与后期成熟的瓷器比较,便带有明显的原始性,所以称之为“原始青瓷”。
从战国到西汉时,是从原始青瓷到成熟青瓷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青瓷,在烧制性能和器表施釉等各个方面都比原始青瓷有了较大的进展,但与成熟的青瓷相比仍有一定的差别。
经过原始青瓷和早期青瓷的漫长道路,到一千八百年的东汉时期有了青瓷器。
而白瓷是最早出现于北朝的北齐。早期的白瓷胎料细白,显然经过淘练,但未上护胎釉;釉色乳白,釉层薄而滋润;釉厚处呈青色,而且器表普遍泛青。白瓷的出现,为制瓷业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有了白瓷,才有影青、青花、釉里红,才有斗彩、五彩、粉彩……等等琳琅满目、色彩缤纷的彩瓷。所以白瓷的发现,是我国陶瓷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此外,又在东魏时期北朝有了黑釉瓷。
青瓷、白瓷、黑瓷的出现。标志着北方制瓷手工业的迅速发展,从而为唐宋北方名窑普遍出现奠定了基础。
南宋中期又有了独特的梅子青、粉青釉等龙泉青瓷。自宋迄元起,又有了青白瓷。明末至清更有了亮丽绚烂的青花瓷。
中华的陶瓷发展真是源远流长,怪不得外国人都就叫中国是陶瓷之国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