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感觉与平衡.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平衡测试系统 受力平台和显示器保持稳定,测定人体在睁、闭眼、外界视动光刺激时的重心平衡状态 主要参数:重心位置、重心移动路径总长度、重心位移平均速度、重心摆动的功率谱等 * ppt课件 动态平衡运动控制评定与训练体系 * ppt课件 Pro-kin Line稳定线(PK254)优点 优点之一:有一个十等级的灵敏度调节钮,灵敏度最高的一级可以评定和训练运动员的本体感觉,灵敏度最低的第十级可评定和训练神经损伤严重的患者的本体感觉和运动控制能力。 优点之二:是有一个直观的显示软件,对医生和患者的视觉反馈同步且客观! 优点之三:是有一个开放的评定与训练的软件,医生可以选择计算中已有的评定与训练计划,也可自己评定训练计划。 * ppt课件 脑卒中患者本体感觉及平衡功能 脑卒中后患者的运动或感觉通路发生障碍,导致肌张力和肌力异常及运动控制障碍,最终产生平衡功能障碍. 大脑顶叶、内囊后肢、丘脑或大脑中动脉皮质支主干,均可引起病变对侧肢体本体重度深感觉障碍,导致感觉性共济失调,使患者对运动的速度、力量、方向不能及时感知和调整,造成平衡障碍、姿势异常、动作不协调,从而影响各种动作的准确完成,步行时患者常不得不注视自己的患脚,以视觉代偿来调整平衡和姿势. 国外报道: 脑卒中本体感觉障碍发生率为47.7%。其中69%经正规训练可于8~16周后基本恢复正常。 本体感觉及平衡功能受损对脑卒中后的综合运动功能恢复有很大的阻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瘫痪肢体的肌张力一个月以上不恢复者多有本体感障碍,提示应及时检查发现,并积极进行本体感觉训练,以促进ADL能力恢复,提高脑卒中后生存质量。 * ppt课件 本体感觉与平衡功能训练 * ppt课件 为什么? 扭伤后的关节为什么很容易再次扭伤? 偏瘫或截瘫患者在卧位或坐位肌力至少有3-4级,但为什么不能站立或不能行走? 中风偏瘫患者经过康复训练在已有独立行走的能力,为什么极易跌倒?甚至在洗脸时或突然回一下头时就会跌倒? ………… 本体感觉 * ppt课件 什么是本体感觉? 本体觉又称深感觉,是指来自肌、腱、关节等的位置觉、运动觉和震动觉, (例如,人在闭眼时能感知身体各部的位置、动作等)。 此外,在本体感觉传导通路中,还传导皮肤的精细触觉(如两点辨别觉等)。 * ppt课件 本体感觉的分类 躯干和四肢的本体觉传导路可分为意识性和非意识性两种。 意识性本体感觉 此传导通路 能将本体觉传至大脑皮质而引起意识性感觉 (感知机体在空间的位置和运动的方向)。 此传导路还传导精细触觉(包括辨别皮肤两点辨别觉和辨别物体形状、大小、软硬和纹理粗细等的实体觉)。它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非意识性本体觉 此传导通路是把躯干、四肢的本体觉冲动传至小脑,不产生意识性感觉,而是反射性调节躯干和四肢的肌张力和协调运动,以维身体的姿势和平衡。由两级神经元组成。 * ppt课件 本体感觉与平衡功能 人体平衡感觉输入包括3个方面: 前庭——维持平衡,听觉、视觉刺激定位 视觉——站立位姿势控制 本体感觉系统——感觉身体各部位的相对位置和运动 本体感觉是维持人体平衡的重要因素。 * ppt课件 与平衡相关的神经传导通路 人体的正常运动,是在大脑皮质运动区,皮质的基底核,前庭迷路系统,深部感觉(本体感觉)、视觉等共同参与下完成运动的平衡和协调,称为共济运动。 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前庭系统传导通路 视觉传导通路 * ppt课件 1、本体感觉的传导通路? 主要述及躯干和四肢的本体感觉传导通路(因头面部者尚不明了)。 意识性本体感觉通路——三级神经元 第1:脊神经节细胞——(脊髓) 第2:薄束核、楔束核内——(延髓) 第3:腹后外侧核——(丘脑) 非意识性本体感觉通路——二级神经元 第1:脊神经节细胞 第2: 胸核、腰骶节段V~VII层——下肢和躯干 颈膨大第VI、VII层和延髓的楔束副核——上肢和颈部 * ppt课件 躯干四肢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感受器 躯干四肢肌腱、关节 、皮肤感受器 周围突 脊N 第一级N元 脊N节 中枢突 后根内侧部 薄束、楔束 第二级N元 薄束核、楔束核 交叉 丘系交叉 第三级N元 丘脑腹后外侧核 投射纤维 丘脑上辐射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部分中央前回 大脑皮质 内侧丘系 对 侧 (内囊后肢) S5 C8 T4 L3 延髓 脑桥 中脑 S5 C8 T4 L3 延髓 脑桥 中脑 * ppt课件 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第1级神经元——脊神经节内 周围突分布于肌、腱、关节等处的感受器 中枢突经脊神经后根进入脊髓,分别终止后角的胸核及腰骶节段V~VII层 第2级神经元——后角的胸核及腰骶节段V~VII层 脊髓小脑后束向上经小脑下脚进入小脑 脊髓小脑前束。升至

文档评论(0)

锦绣中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