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西村教学设计词意及赏析.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词意及赏析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词意及赏析   游山西村    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作者】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他是我国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   由于金兵南侵,陆游自幼就过上了逃难生活,这在他心里埋下了对敌仇恨的种子。稍长,因家庭关系,受抗战派人士的思想影响较多,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宏愿。30岁应试礼部,得第一,秦桧的孙子秦埙居其次,另因“喜论恢复”、“语触秦桧”,被取消进士资格,主考人也因此被免职。秦桧死后他才得以出来作官。历任福州宁德薄,大理寺司直兼宗正薄,建康府、隆兴府、夔州通判。46岁时入蜀,先后参加王炎、’范成大幕府,参与军务。他看到自己的抗战主张没有希望实现,常常作诗喝酒,消磨壮志。有人笑他放浪,他就自称“放翁”。后被朝廷启回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查官;最后做宝章阁待制。66岁时被免职,退居山阴,但是他坚持抗战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   陆游一生创作了近万首诗,这些诗内容丰富,风格豪放,语言精练,明白晓畅,感情真挚强烈,气象雄浑,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为南宋时代的最强音。这些诗广泛地反映了南宋前期的社会生活。其中反映民族矛盾的爱国诗歌是最为突出的部分。这些诗作强烈地抨击了南宋小朝廷屈膝投降、苟且偷安的卖国行径,抒写了诗人要求统一祖国的战斗热情。   【赏析】   山西村,诗人家在越州山阴鉴湖畔三山村,这里当指三山西边的村庄。   这首诗是诗人43岁那年春天写的。写这首诗的头一年一南宋孝宗乾道二年,即公元1166年,诗人因支持了张浚北伐,被投降派劾以“交结台诔,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而被罢官,退居在鉴湖畔三山村。   这是一首山村记游抒情诗。作者以简朴的笔墨勾勒出深山野谷中的山村风光和风俗,表现了农民待人热情的品格和令人向往的生活,反映了诗人与农家的密切关系和罢官后安然自得的闲适心情。但也表露了寻求政治出路的愿望。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的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是说农家的酒虽然色浑味薄,但待客的情意十分深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次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传诵。读着这两句诗,我们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重重迭迭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的溪流中汩汩穿行,越走越远,蜿蜒的山径也越加难以辨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到前面柳荫浓密花朵鲜艳,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于色的兴奋情状,跃然纸上。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何在?于是顿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这就是此联给人们的启发,也是宋诗特有的理趣。人人读后都会感到,在人生的某种境遇中,往往与诗句所写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因而倍觉亲切。   这两句展示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荫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于是这两句诗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而具有很强的艺术和哲理生命力。   第三联由自然入人事,描绘了南宋初年江南农村社日前夕的热闹场景。社日前夕,农民已然吹箫击鼓,结队往来,由“箫鼓追随”诗人想到“春社”临近,再看村民身穿简朴的衣帽,觉得此地百姓古风尚存。从中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情和对农民能够保持简朴古风的欣慰,因为这是诗人所希望的。因而在诗的结尾,诗人有如申说己愿一般写道:从今以后,倘若能够有闲暇赏玩月色,我定当拄着拐杖随时前来敲门,与老农亲切絮语喝酒叙旧。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文档评论(0)

gz2018g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