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主题落叶与厨余回收应用於有机作物栽培-台东海端国中.DOC

主题落叶与厨余回收应用於有机作物栽培-台东海端国中.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主题落叶与厨余回收应用於有机作物栽培-台东海端国中

台東縣立海端國中辦理99學年度校園環境教育學習活動教學及成果資料 主題:校園落葉與廚餘回收製作堆肥應用於有機作物栽培 壹、教學目標: 21世紀的地球,世界各國受氣候極端變化,豪雨與乾旱造成農業極大損失,生命財產受到嚴重的威脅,節能減碳已刻不容緩,±2度c也成地球最低的溫度變化量,全國各單位為加強環境教育而努力以赴,台東縣更是加強宣導與執行,改善校園及社區環境,建立正確的環保知識,列入教學重要議題,自然領域的教學活動制定資源與生活環境之關係列為課程目標,進而進行永續校園局部改造,利用自然科教學單元生活中有機化合物,使學生了解農藥對環境污染已危害人體健康,生態破壞環境唯有推廣有機作物,以維護校園生態平衡及環境品質。 貳、教學目的: 全校師生在環境的維護保育工作上都盡己責,像是學校辦公室做環保,在近年也結合教學及融入生活教育中。例如廚餘回收、資源回收、垃圾減量、綠色堆肥等資源回收再利用,都是本校目前努力的方向及目標。 讓學生瞭解生活中的有機化合物、是與我們息息相關的物質、使學生注重環境保護與生態循環的重要性、保護大地避免汙染進而促進健康學校的園地。 有機肥料改善土壤酸鹼度 土壤的酸鹼度值、適合那些有機作物的栽培。 參、教學設計與方法: 一、前言:本省農業因受現代科技開發的影響,受化學肥料及合成農藥的使用 造成土地污染與嚴重的酸化,生態環境的惡化,也間接的讓食物殘留農藥,從食物鏈中造成人體健康亮起紅燈,甚至癌症病患與日俱增,因此有機農業的栽培,期使農業生產能兼顧自然生態及人類生活環境保育,透過教學讓本校學生對於「永續農業」及「有機農業」的認知,而達到健康促進學校的成果,實質的環境保護教育。 二、土壤培育檢測方式: 利用自然農法以自然的方法來從事農業,發揮土地潛在的最大力量,使土地維持最大的動力與土壤生產力。 利用自然農法的技術藉使土壤達到養分與能源的循環。學校的落葉與午餐的廚餘便是重要的能源 本校校園土質均為河床沉積砂層土及岩屑土壤酸鹼度介於6.0-6.8。 土壤中良好的團粒結構,土壤上下層均需鬆軟,才會好的毛細管作用。 利用有機堆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產量,提高品質,也減少病害,也淨化了土壤。 栽培作物生長良否與土壤之養分及理化性息息相關,因此選擇土壤及改良土壤也是重要項目。 三、堆肥的製作過程及有機作物栽培成果: 將全校的落葉收集在落葉儲存槽(1.5m×3m×2m)中,學校午餐的廚餘也一併倒入 槽中每裝滿三分之一時必須先灑上石灰粉以便消毒,灑水後在儲存槽上覆蓋帆布使其產生高溫,增快有機物之發酵作用。 有機物發酵期間應答6個月,且每2個月必須翻拌乙次,第3次便可直接取出完成的有機堆肥。 儲存槽中之有機堆肥,每發酵乙次可製作500公斤的堆肥使用。 將學校作物栽培區分為6個區塊,每塊為1.5m×8m之面積 每個區塊均先做鬆土、翻土、除草、曝曬2日後,達到土壤消毒及增加其含氧量。 每個區塊再加上50公斤的有機堆肥,然後用釘耙充分攪拌後再測其酸鹼值介於6.5-7.3,已提高土壤趨向中性偏鹼。 分配每塊栽培區要栽種之蔬菜,作物生長過程分前、中、後均照相並紀錄其生長情況。 因屬有機作物栽培,應符合有機認證之標準要求,不施化學肥料、不用殺草劑除草、不用殺蟲劑除菜蟲。 施工過程均要求資源班協助之學生,施添加有機堆肥補成長中的養分,每區塊之雜草必須要求學生人工除草,蔬菜受病蟲害時每天早晚各乙次人工抓蟲之嚴格要求。 圖1.落葉與廚餘回收至儲存槽 圖2.落葉與廚餘回收儲存槽灑石灰消毒澆水發酵 圖3.落葉與廚餘回收儲存槽覆蓋帆布加速發酵 圖4. 落葉與廚餘發酵後堆肥每區塊加入50公斤 圖5.每區塊加入堆肥50公斤與土壤攪拌 圖6.由盧志明老師帶領資源班學生的作物栽培 肆、成果分析: 一、現有區塊土壤資料 區域 項目 第一區 第二區 第三區 第四區 第五區 第六區 區塊面積 1.5m×8m 1.5m×8m 1.5m×8m 1.5m×8m 2m×8m 1.2m×10m 土壤性質 岩屑土及砂丘未熟土 岩屑土及砂丘未熟土 岩屑土及砂丘未熟土 岩屑土及砂丘未熟土 岩屑土及砂丘未熟土 岩屑土及砂丘未熟土 原土壤ph值 6.0-6.8 6.0-6.8 6.0-6.8 6.0-6.8 6.0-6.8 6.0-6.8 添加堆肥重量 50公斤 50公斤 50公斤 50公斤 50公斤 50公斤 後土壤ph值 6.5-7.3 6.5-7.3 6.5-7.3 6.5-7.3 6.5-7.3 6.5-7.3 二、改良後土壤栽培性質1-20天前生長期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