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读历史的沉重弗兰克《白银资本》读后(一).docx
解读历史的沉重一一弗兰克《白银资本》读后(一)
编者按:“中国经济史论坛” XX年开始的关于“中国传 统经济再评价”的讨论,背景之一,就是一些西方学者对 中国前近代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与传统观点截然相反的高度 评价,其最重要的代表之一是弗兰克的《白银资本》。《白 银资本》中译本的岀版在中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应。吹捧者 有之,批评者亦有之。王家范先生的文章是持批评态度的, 对《白银资本》作了比较详细的剖析。我们在讨论前曾印 发给部分与会学者参考。现在我们在这里重新刊发,供有 兴趣的读者阅读。
在讨论的推动下,我认真拜读了由刘北成先生翻译的 《白银资本》及相继推出的诸家评论。此前还曾阅读过王 国斌先生的《转变的中国一历史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 (李伯重、连玲玲译)。
阅读心理镜像
阅读弗兰克的书,确实感受到了因强烈的攻击性而带 来的刺激,但不一定是震撼。假若文如其人的话,我感觉 中的弗兰克,自尊心极强,个性张扬,属于多血质一类的 人物。他思维敏锐而情意外露,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或 许就不曾想过需要控制自己。
他像我们生活中时或遇到的那种人,一旦认定了什么, “十头牛也拉不回来”,难以分辨这种异乎情常的坚韧,是 执著还是执拗。他攻强于守,犹如冲击力、爆发力俱强的 足球前锋,不管能不能打进球门,必须使自己始终处在不 断射门的亢奋状态。他更像海底生物,时刻张开富攻击性 的思维触须,敏感地捕捉一切可以被送上祭坛的猎物,只 要对方暴露出极细微的弱点,即或是自己的盟友,都毫不 迟疑地将其捕逮到手,决不姑贷。
他对中国的推崇自然会使我们中国人感到高兴,但总 担心他对中国历史没有足够的体验,担心不是因为先有了 对中国历史全面深入的观察,更像中国是因为体系的需要 才被选择为利器。
王国斌的风格正好相反,沉静委婉,从容而有耐心。 他的质疑是在反复思考的过程中进行的,并力求把思考的 各个侧面剥笋似层层呈现于读者之前。他也质询“欧洲中 心论”,却更多的是不断向自己提问,让问题意识”反复 困扰自己,给人一种沉重感。
我的感觉,他当然也在乎自己的结论,但更关心这种 问题意识的展开能不能更周全、更具启发性,避免一个极 端跳向另一个极端,希望把方法悬念留给读者。他很像足 球场上出色的前腰,专致于用头脑踢球,细心环顾双方队 员的站位和跑动路线,突然插上射门中的,或不时使出一 脚妙传,为队友进攻创造空档,其机灵令人叫绝。他亲身 深入过中国历史的腹地,谙悉地形的复杂,知道名山大川 在哪里,哪里又有沼泽泥淖。
或许在弗兰克看来,王国斌缺少那种摧枯拉朽的果敢 和彻底决裂的勇气,没有解决的比解决的多得多。但在我 想来,恰当的谨慎是必须的,至少不会因行色匆匆有误入 陷阱的危险,或因过于主观而堵塞进一步思考的空间。
与弗兰克一样,王国斌也坚信中国历史有过长期的辉 煌,曾经有理由傲视群雄,但他更能体验和贴近行动中的 “中国心”,把讨论的重心放在争议丛集的“中国何以没有 发生或何以不能顺利实现近代化”的老话题上,希望跳出 是或否的绝对判断,开拓一种新的思考境界。
我觉得他在为《白银资本》所写《序言》的结尾,说 了一段实在与弗氏之书搭不上脉的话,却很堪回味:“他向 中国人也提出了另一种挑战,即超越中国的绝对核心论, 用一种体系架构来更仔细地考察中国的变化与欧洲的变化 之间的平行关系,更周全地考察中国与世界之间的关系。”
(请注意“绝对核心论”与“平行关系”的提法!)然而, 这些却正是《转变的中国》所要表达的善意。
书中他特注重回溯,对预测未来保持极度的谨慎,只 是提示我们一切都必须从历史的连续性方面出发思考,用 心聚焦世界历史屏幕上民族、国家间一切同异、似非似的 轨迹,进行反复较量,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一对欧洲、对 中国都是如此。作为一个中国读者,我从情感和理智上都 更愿意接受王国斌的思考方式,从世界背景上反省自己对 中国历史的认知。
弗兰克的经历,我只是从推荐者和著者《前言》那里 稍知一二,极其有限。在阅读过程中我曾反复揣摩,是什 么造就了弗兰克这样强烈的个性和坚忍不拔的意志?是早 期的挫折感推动他走上摧毁主流意识形态的不归之路,还 是拉丁美洲丛林里的“游击生活”把他锤炼成了思想界的 “格瓦拉” ?
他那种烈火般的个性,横扫一切的狠劲,虽然其攻击 的对象是西方(主要针对美国)的“欧洲中心论”和“欧 洲特殊论”,却让我不时联想起现代中国“打倒孔家店”到 “横扫四旧”无所畏惧的斗士们,勾起复杂难言的感情。
必须坦白承认,我只是从阅读本书中去认识弗兰克一 这显然有误读的风险,但在我只能如此。希望有更多了解 弗兰克经历和学术资源的方家能提供深入的解读,并纠正
本文极可能有的理解过失。
“中心”偏好与“单脚走天下”
当许多中国人正在热烈高喊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的时候,从域外传来一个陌生的声音。弗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