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石灰岩洞中的化学平衡
AL Chemistry (C. Y. Yeung)
石灰岩洞中的化學平衡 (Equilibrium)
石灰石(Lime)洞穴中常蘊育許多自然奇景,包括鐘乳石(dripstone)、石筍、石柱、石簾及石堤等。 這些迷人的造型是如何造成的? 水無疑地是不可缺少的主角,但是單靠水是無法使石灰石呈現多樣化的塑型,因此二氧化碳應是另一最佳的雕刻師。
碳酸鈣 (Calcium Carbonate) 為石灰石的主要成份,其Ksp為9.0 ×10-9,在水中僅能微溶:
CaCO3(s) Ca2+(aq) + CO32-(aq)
雖然碳酸鈣在純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但在酸性溶液中卻能反應而溶解:
CaCO3(s) + 2H+(aq) Ca2+(aq) + H2O(l)+ CO2(g)
碳酸鈣在酸中的溶解度會隨酸性的遞增而變大,而在石穴周遭的酸性物質主要為碳酸(Carbonic acid, H2CO3),其成因主要為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溶入雨水中,當雨水滲入地底時,會吸入更多由腐敗的動植物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其反應式如下:
CO2(g) + H2O(l) H2CO3(aq)
酸性雨水藉由裂縫穿透至石灰岩層,溶解部份石灰石,形成可溶的碳酸氫鈣 (Calcium hydrogen carbonate):
CaCO3(s) + H2CO3(aq) Ca(HCO3)2(aq)
此時石灰岩層若有中空的部份,一般稱為石穴,而碳酸氫鈣的溶液會聚集在洞穴的頂部,若水中的一些水份蒸發,則部份CO2會因而飄散至空氣中,依據勒沙特列原理 (Le Chatelier‘s Principle),由於水中CO2的含量減少,使得碳酸鈣沉澱出來。
Ca(HCO3)2(aq) CaCO3(s) + CO2(g) + H2O(l)
當水滴下時,沉澱的碳酸鈣環繞著水滴形成圓圈狀的固體,當愈多的碳酸氫鈣溶液滲入石穴,圓圈愈變愈厚形成鐘乳石,而原先中空的鐘乳石隨著沉積的增厚增長,最後形成實體的圓錐。 若頂端的水滴掉落在地板上,因濺散釋放出CO2,也會沉積CaCO3而長出石筍。當上下對應的鐘乳石和石筍逐漸增長而相遇,則接合變成石柱。 另外,沿石壁滴落的溶液能形成石簾,在低窪水池中的沉澱則能堆積成石堤。 由於沉積的速度非常緩慢,約需1000年鐘乳石才能增長6公分。 石灰石通常為白色,但因含碳酸氫鈣的水溶液通過地層時,吸取含鐵的不純物質,常使石灰石帶有深淺不同的黃色、橘色或紅色。
石灰岩洞穴中生成的奇景,事實上僅單純地與CO2的濃度變化有關。 在石灰岩層中,由於雨水吸收大量的CO2,上述的可逆反應 (reversible reaction) 朝可溶的碳酸氫鈣方向移動,而在洞穴中,水滴則因為CO2的消失使反應朝不可溶的碳酸鈣方向移動,因而使石灰石的形狀能重新塑造。
? 參考資料: .tw/big5/content/2003-02/06/content_14825.htm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