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复合农林业技术创新的探讨世界林业研究
第 13 卷 第 4 期 世 界 林 业 研 究 V o l. 13 N o. 4
2000 年 8 月 W o r ld Fo re st ry R e search A u g. 2000
复合农林业技术创新的探讨
张纪林 葛明宏
(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南京 2 11153)
摘要 确定了复合农林业的新概念及产业性、本质性、尺度性、最优性等特性, 概
述了复合农林业技术创新研究及应用的现状和新一轮复合农林业技术创新研究
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复合农林业研究在主攻方向、技术路线、研究内
容、技术关键、新理论及方法体系等技术创新的六大内容, 提出了复合农林业技
术创新的量化、优化、物化、简化、产业化五大评价标准及当前需要研究的五大课
题, 为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复合农林业的产业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
可行性的操作方案。
关键词 复合农林业 技术创新
中国复合农林业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类型和较先进的生产和管理经验, 在应用规
模上高居世界榜首[ 1~ 3 ] ; 中国复合农林业研究也有近百年的历史[4~ 8 ] , 为复合农林业的生
产实践注入了科技支撑的动力和活力。森林资源的稳定增长, 以世界 7% 的耕地生产了
24% 的粮食和养活 22% 的人口, 基本上解决了 12 亿中国人的温饱问题, 这些举世公认的
事实, 便是最好的说明。在知识经济将使世界科技面貌和生产技术体系发生根本性变化的
今天, 中国复合农林业如何继续走在世界的前沿, 保持领先的地位, 历史的经验和当前的
竞争告诉作者, 科技是复合农林业发展强大的必然抉择, 其中技术创新又是复合农林业发
展的灵魂和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 就没有优势, 就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1 复合农林业的概念
复合农林业是以可持续发展原理为指导, 以木本植物为本, 有机结合农业、牧业、渔业
等产业, 在中尺度时空范围内实现比其它种植养殖业更高的生物生产力、经济效益和产品
多样性及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因此, 复合农林业属于现代大农业的范畴, 其研究领域横跨
“农林业”的大农学和“复合”的系统科学。
农林复合经营是复合农林业生产体系或经营方式。因此, 复合农林业除具有农林复合
[ 1~ 2 ] ( )
经营的复合性、系统性、集约性、等级性以外 , 还具有下述特性: 1 产业性。复合农林
业首先是一种产业。尽管传统产业的划分存在着诸多的弊端还一时难以改进, 但在经营理
念上应该把它作为一种产业来对待。这样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和以新的姿态迎
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专题 96- 007- 03- 05 的研究内容
收稿 日期: 1999- 11- 0 1
第 4 期 张纪林 葛明宏: 复合农林业技术创新的探讨
7 1
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来到, 才能符合即便是平原农区, 森林也是客观存在的, 仅仅是量的多
( )
少和质的好坏而已这种客观情况。 2 本质性。复全农林业以木本植物为本, “为本”的含
义不是数量性的“为主”, 而是强调它的本质作用。作为高大乔木的森林, 在生态系统中发
挥着巨大的生态经济效益和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9~ 11 ] , 在复合农林业生态系统中是不可
或缺的, 没有森林的复合农林业, 不能称之为复合农林业。同时, 在生产实践中, 复合农林
业构建和经营的优劣, 不是以森林数量的多少为标尺, 而是以森林的本质作用为评价基
准, 因此, 复合农林业以木本植物为本, 不仅强调了森林的本质作用和主导地位, 而且为生
( )
产实践提供了可操作性。 3 尺度性。以中尺度的时间和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基于双种群演化理论的本土集群内企业转型升级与高端突破研究-编辑部.PDF
- 基于响应曲面法的环境因素对生活污水三维荧光光谱的-环境工程学报.PDF
- 基于商业文化视角的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文化整合影响因素研究-Core.PDF
- 基于压汞法与气体吸附法的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对比研究-工程地质学报.PDF
- 基于固定节流的径向滑动轴承动态特性-中南大学学报.PDF
- 基于场路耦合法的变频感应电机铁耗计算-机电工程.PDF
- 基于场景划分方法的风光出力耦合特性机理-电力自动化设备.PDF
- 基于地质条件的海绵城适宜设施类型选择-吉林大学学报.PDF
- 基于声学原理陶瓷砂轮硬度表征方法的探讨-中原工学院学报.PDF
-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页岩纳米孔隙连通性表征-工程地质学报.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