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地球的重力 1、重力概念:地心引力和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的合力。离心力的最大值(赤道处)只是该处地心引力的1/289,因此,重力方向大致指向地心。 三、地球的密度 理论计算:地球平均密度约为5.52g/cm3 实测:地表岩石的平均密度为 2.7-2.8g/cm3,海水的密度为1.028g/cm3, ——推测,地内必有密度更大的物质。 根据地震波在地内的传播速度推断: 地内33公里: 3.32g/cm3, 2885公里:由5.6g/cm3——9.98g/cm3, 6371公里:12.51g/cm3 四、压力 静压力——由上覆物质重量引起。 地内压力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计算证明: 在地壳部分: 深度增加1公里,压力 增加 27 MPa ; 地面:0.1 MPa(1个大气压) 33公里(莫霍面):604 MPa (岩石在此压力下会变软) 2885公里(古登堡面):15万MPa 地心:36万MPa(约360万大气压) 五、地球的磁性 1、地磁场: ——指地球周围空间存在的磁场。 3、地磁异常: 正常值:把地磁场看成均匀的磁化球体所产生的磁场。 地磁异常:实际观测的地磁场与正常值不一致,称为磁异常。 实测值 正常值,为正异常,磁性较强。 实测值正常值,为负异常,磁性较弱。 4、磁法勘探:利用地磁异常来寻找据磁性的矿床和了解地下地质构造情况的方法。 5、古地磁:指地质历史时期的磁场。 六、地热 据估计,地球表面每年通过热传导辐射到空间的热量为:2x1020x4.184J,相 当于现代人类消耗的总能量的10倍以上。地球内部的总热量估计为地球全 部煤炭储量的1.7X10 8倍。 1、地热:指地球内部的热能。如火山、温泉等。 2、地热来源: 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蜕变产生的热;次为重力能和地球自身旋转能、太阳 辐射能。 地热增温 常温层以下,受到地球内部热量的影响,温度逐渐升高。一般把在常温层以下,每向下加深100m所升高的温度称为地热增温率或地温梯度。这是由于地球内部热量通过向上热传导而造成的。 世界上不同地区,地温梯度都不相同,地球表层的平均地温梯度为3℃.海底的地温梯度一般为4-8℃,大陆为0.9-5℃.大陆的地温梯度一般来说是显著低于海底的. 如果都用上述地表附近的地温梯度来推算地球深部的温度,则地壳底部将为900℃,核幔边界将达86,000℃,到地心将高达192,100℃。 物理证明:热导率随温度升高而递减,因而随深度增加,地温升高,地温梯度逐渐降低。 地心温度:4000-6000 ℃。 地球具弹性,表现为: 地震波、固体潮。 具塑性表现在:地球 的形状、赤道的突起、 岩石的褶皱 。 1、地球具弹性和塑性,是地内物质能发生变形、运动和移位的重要原因; 2、地震波在地内的传播特点,是了解地内各圈层物质特性的主要线索和依据。 3、地震波波速大小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有关,按传播方式分为:体波:从震源向各方向传播。 纵波: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介质中传播;质点振动方向与地震波传播方向一致; 横波:仅在固体介质中传播。质点振动方向与地震波传播方向垂直; 面波:只能沿界面或地球表面呈二维方向传播。 第三节 地球的结构 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对比表 2、大气圈的结构: 对流层——平均厚11-13公里,该层大气占70-75%,几乎包括全部的水气、尘埃,气温随高度递减,具上下对流运动,产生风、雪、云、雨等天气现象,对人类影响最显著。 平流层——对流层顶至35-55公里,该层质量占总质量的20%,水平运动为主,含多层臭氧层。不含水蒸气和尘埃。 中间层:平流层顶至85公里。无臭氧,气温随高度增大而下降,至顶界-83~-113oC。 暖层:中间层顶至800公里,空气稀薄,质量占0.5%.,温度再次升高. 散逸层:800公里以上,空气极为稀薄,温度升高,大气圈与星际空间的过渡带。 生物演化的特点 低级→高级 简单→复杂 植物→动物 微观→宏观 演化不可逆 (二)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所构成的连续圈层。 地球表面四分之三以上的面积被海洋、冰层、湖泊、沼泽、河流中的水体覆盖。地面以下的土壤和岩石缝隙中也充填着大量的地下水,它们共同构成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 1.水的分布 第三章 水圈与水环境 一 概述 地球上水的分布 100 140781 总计 0.001 1.3 大气水(云和水汽) 0.305 414 深层地下水 0.31 420 浅层地下水 0.0049 6.7 土壤 地 下 水 2.15 2.92 冰川 0.0077 1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微课制作课件.ppt
- 文献检索3课件.ppt
- 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课件.ppt
- 王老师发展心理学教学课件.ppt
- 推进供给侧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课件.pptx
- 图解笔迹心理学.ppt
- 文艺复兴时期西欧政治学说 1课件.ppt
- 天文学基础知识课件——彗星和流星雨.ppt
- 天文学基础课件 04-行星系统和行星运动规律.ppt
- 天文图说课件.ppt
- 2025年广西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人地协调观+课件.pptx
- 2025年广西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综合思维+课件.pptx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4讲+天气与气候.pptx
- 第5讲+世界的居民课件+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商务星球版).pptx
-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1单元 熟悉的数与加减法 1.1.6 认识1-9 第6课时 合与分.ppt
- 2025年中考一轮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坚持宪法至上.pptx
- 2025年河北省中考一轮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崇尚法治精神.pptx
-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课件-2025年吉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pptx
- 精品解析:湖南省娄底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doc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10讲+中国的疆域与人口.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