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不对称和标记论
沈家煊 编
江 西 教 育 出 版 社
不对称和标记论
沈家煊编
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南昌市老贡院8号 330003)
各地新华书店发行
850毫米×1165毫米 32开本
1999年8月第1版 1999年8月第1次印刷
ISBN7-5392-3209-9/H146 定价:17.80元
赣教版图书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向承印厂调换
内容提要
本书将“标记理论 ”运用于语法研究 , 对汉语语法 中各种对称和不对称现
象作出统一的描写和解释 。在传统标记理论的基础上 , 新的标记理论强调标
记模式的“相对性”和“关联性”。这种标记模式具有普遍意义 , 并且 有语用、
认知和生理等方面的基础 。这说明语言的结构跟语言的功能密切相关 , 对语
法现象应从语言结构之外去寻找解释 。
第一章说明全书的理论前提和研究方法 , 着重阐述功能主义的语言观 。
第二章“标记论”说明什么是“相对和关联标记模式”, 判别有标记项和无标记
项的标准 , 以及标记模式形成的原因。第三章至第七章都跟肯定与否定 的对
称和不对称有关。第三章先阐明否定句相对肯定句的有标记性质 , 第四章进
而论述否定范畴内部有标记和无标记 的对立 , 并从“合作原则”这样 的语 用角
度来解释这种对立 。第五章运用前两章得出的结论来分析“差不多”和“差点
儿”这对词语在语法和用法上的异 同, 同时也反过来证 明语 用原则和标记模
式有很强的解释力。第六章阐述“极性词”( 只能用于肯定句或只能用于 否定
句的词) 形成的原因跟语用原则和认知规律有关。第七章也从语用和认 知两
方面来说明肯定否定的对立在一定条件下消失的原因, 并用语言交流策略来
解释跟双重否定有关的不对称现象。第八章描写反义词的标记模式 , 特 别是
各种反义词有、无标记项之间的关联 , 并用倾 向常规 的心理对这种 关联作 出
最终的解释 。第九章“主语和宾语的不对称”论证主宾语不对称 的实质是“施
事”和“受事 ”的不对称 ,“话题 ”和“焦点”的不对称 , 并用范畴的“典型理论 ”来
解决汉语的主语 问题 。第十章和十一 章从标记论出发讨论词类和句法成 分
之间的对称和不对称 。第十章在说明词类的“典 型理论 ”和连续统 的基础 上
描写名词、动词、形容词三类实词和句法成分的关联标记模式 , 第十一章建立
形容词 内部的连续统 , 建立形容词、句法成分、名词三个范畴间的关联标记模
式。第十二章用“元标记模式”来讨论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对称和不对称 , 说明
语言演变规律是造成形义间不对称 的一个原 因。这 一章最后有全 书的结束
语 。各章之间有 内在 的联系 , 互相参照引证, 以标记论贯穿始终。
本书借鉴了近年来 国外语言类 型学、语用 学、篇 章语言学和认 知语言学
的一些理论和研究成果 , 探索一条将描写和解释结合起来的研究汉语语法的
路子。书中的主要思想包括这样一些方面 :语言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是有 理可
据 的, 不是“任意的”; 语法范畴跟人建立的大多数范畴一样是非离散 的“典型
范畴”;语法研究不能排斥意义 , 语义分析要将 客观和 主观结合起来 ; 语法规
则是语用法固化的结果 , 是认知方式在 语言中的体现 ; 语言演变和语言的不
对称互为因果关系 ;解释语法现象可 以打破已有的界线 , 如词类的界线 , 词汇
和语法的界线 , 语法、语义和语用的界线 。
1
前 言
这本书是我过去十年语法研究大部分成果的一个 总结, 有不
少内容过去陆续用论文发表过 , 不过把它们重新整理后纳入一个
系统还是花了一番心思。从 1995 年起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的
一项资助 , 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又做了几个专题的研究, 于是有了
现在这样的结果。
刚开始从事语法研究我做的是英汉语法 比较 , 找 出两种语法
表面上的一些异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