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三起三落旗不倒
从1927年到1932年,王维舟一直在家乡川东领导革命斗争,先后三起
三落,经历了相当的曲折,创立了可歌可泣的战斗业绩。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革命一时处于低潮。1927年8月党派王维
舟回川东老家,团结从上海、北京、广州、武汉等地撤回家乡的共产党员,
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农民运动,准备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根据地。之后,中
共四川省委决定成立川东特委军事委员会,王维舟担任军委书记 (即军事部
长)。他注重在进步农民中发展党员,建立支部,加强对农会的领导,并从
农会中挑选勇敢而有觉悟的青壮年建立武装小组,进行军事训练。
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工作,党在万源、宣汉一带建立了农会,成立了地方
武装,打下了开展游击战争的基础。川东特区党委决定在万源、宣汉地区首
先举行武装起义。因为万源、宣汉地处大巴山南麓,为军阀刘存厚的防区,
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广大劳苦群众深受封建军阀、地主豪绅的压迫和剥削,
有着强烈的革命愿望,而且在大革命时期党组织曾在这一带活动过,有良好
的群众基础,所以决定首先在这里起义。
1929年4月27日夜晚,以王维舟为书记的中共川东革命军事委员会,
领导着来自固军坝、炸井坝、白羊庙的赤卫队员及来自宣汉、官渡、开江、
梁山等地的农会会员,云集在固军坝龙潭河,宣布川东游击军的第一支队成
立,从此,竖起了川东第一面武装斗争的红旗。游击军迅速把革命的火种播
向川东各地,有力地震撼了敌人。四川军阀刘存厚手忙脚乱,急令第三路军
代司令廖雨辰带了一个师,向游击军活动中心固军坝、白羊庙等地进攻。游
击军采取避敌优势,乘敌不备,攻其虚弱的游击战术,击溃敌人多次进攻,
游击军乘胜将革命浪潮推广开来,游击根据地不断扩大。至 1930年春,以
固军坝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已扩大到5个区20多个场镇,共1500多平方公
里的土地上。正当革命在川东蓬勃展开和发展之际,军阀刘存厚部与刘湘部
联合万余兵力,对游击根据地实行 “清剿”,并成立“清共团”,采取“并
村”、 “连坐法”等手段,一路大肆烧杀,使根据地遭到极大破坏。接着,
李立三 “左”倾冒险主义者于6月命令川东游击军东进,包围武汉。游击军
被迫离开根据地去远征。队伍行进到鄂西的竹溪、房县一带时,受到敌重兵
包围,游击军奋力冲杀,给敌以重创,但终因寡不敌众,于7月败于东进途
中。
第一次的失败,并没有使王维舟灰心,他又以百折不回的精神回到川东,
深入梁山的虎城场、太平场,开江的任市铺、广福场等地重新组织农民武装,
开展游击战争。不久又发起了第二次武装起义。7月29日,在中共川东军事
委员会的领导下,各路农民武装队伍共3000多人,汇集忠县黄家场,正式组
建了中国工农红军川东游击军第三路 (又称川东游击纵队)。并组建了党的
前敌委员会,红旗又一次在川东大地竖立起来了。
游击队成立后,由于当时党内推行 “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路线,又一
次命令这支新组建的农民武装东进湖北,去实现 “会师武汉”和“在一省或
几省首先胜利”的盲目计划。在讨论东征问题的会议上,王维舟发言说:“我
们应接受第一次东征的教训,现在游击队刚成立,都是新武装起来的农民,
没有经过战争的锻炼,也没有经过很好的政治动员,领导上也缺少思想准备,
冒险远征作战恐怕是不行的。”他的意见未被引起重视,省委代表坚持东征,
并一再强调: “这是上级党的命令,下级党必须服从。”
在此情况下,王维舟又提出: “为了维护省委决议,可以选派部分精干
部队东征,留下一部分在本地坚持武装斗争。”但这一意见又被否决了。
同年8月3日,川东游击纵队向东进发,途经九亭击溃了阻截的数百民
团,又在石堡寨横渡长江。8月中旬,经楠木垭至西罗坪。连日长途行军,
部队疲劳,准备在此休整几日再进。可是就在这时,敌刘湘部陈兰亭师和地
方民团把游击队团团围住。部队在疲惫劳累中仓促应战,激战三天三夜,最
后弹尽粮绝,部队被打散。王维舟带部分队员艰难地突出重围。之后又返回
开江、宣汉、梁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
两次失败,仍然动摇不了王维舟的意志。1931年3月,中共四川省委决
定成立梁 (山)万(县)中心县委,加强党对武装斗争的领导。4月,王维
舟由王波陪同前往成都参加四川省委会议,省委决定重新组建川东游击队,
王维舟任中共川东军委书记兼游击军总指挥,在川东发动第三次起义。会议
结束后,王波留在成都工作,王维舟只身返回川东。
正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