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草甸分布的数学模式探讨-资源科学.PDF

高寒草甸分布的数学模式探讨-资源科学.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寒草甸分布的数学模式探讨-资源科学

自  然  资  源 1997 年第 5 期 1997 年 9 月 NA TURAL RESOURCES 高寒草甸分布的数学模式探讨 王秀红 中 国 科 学 院 ( 地理研究所 ,北京  100101) 国家计划委员会   提  要  本文用数学模式研究了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上下限的分布特征。认为其上限分布 规律较强 ,下限分布规律较弱 ; 向高原西北部 ,其上下限分布趋势面的相交曲线即高寒草甸可能 的消失界线;高原西北部高寒草甸的消失主要是高原寒旱化气候条件的增强 ,使高寒草甸分布 下限逐步上升所造成的。 关键词  高寒草甸  模式  上下限分布  分布宽度 ( 北半球、南半球或东亚几种对自然环境十分敏感的自然地理界线 雪线、山地寒漠土、森 ) 〔1 ,2 ,3〕 林上限及树线、多年冻土线等 的分布高度 ,受到许多科学家的重视 。涉及青藏高原的 一些资料 ,也被用于这种大尺度的综合研究 ,这无疑反映了青藏高原在地带性方面的普遍 性。但青藏高原更引人注目的是它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来源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高亢 的地势、广阔的面积、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高原热力、动力作用和对周边地区的强烈影响。青 藏高原上的高寒草甸与上述自然地理现象在分布特征上 ,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本模式 正是基于这种普遍性和独特性 ,综合大量青藏高原科学工作者的辛勤科研成果而建立的。 1  高寒草甸地带性分布的数学模式 地理模式是现实事物或真实世界的一种简化模型 ,通过各种指标的相关性来显示地域 性质和空间关系 〔4 〕。显然 ,这种模式是综合大量现实资料而提供现实事物的主要特征和基 本趋势。但由于模式多属经验性的 ,因此它的应用受时间、地点、条件的制约 ,特别指出大范 围的模式不一定适合于小范围 ,反之亦然。 Forbes 根据北半球海平面气温 T 随纬度Φ的变化规律 ,建立了如下模型 : T = 44 9cos2 ( Φ- 65) - 178 。这种余弦平方函数曲线呈反 S 形 ,具有极值和拐点。蒋忠信根据北半球 或东亚几种自然带的分布状况 ,发现在与余弦平方反 S 形曲线相类似的曲线中 , 以正态分布 函数型曲线描绘地带性规律最为贴切〔1 ,2〕。之后 ,程国栋、吴邦俊利用上述模式研究了高海 拔多年冻土分布的地带性规律 〔3 〕。他们联系气候条件 ,对所研究自然带分布的极值点和拐 点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解析。郑远长根据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森林植被的分布特点 ,建立了 1) 各种林带分布上限的经验模式 :   收稿日期 :1996 - 08 - 14 。  承蒙郑度教授的全面审阅 ,特此致谢。 1)  郑远长 ,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森林植被———气候关系研究 ,博士论文 ,1995 。 © 1995-2003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72 自  然  自  源 第 4 期 H = exp ( a + bx + cx 2 + dy + ey 2) 式中 : H 为自然带分布的上限 , x 为地理经度 , y 为地理纬度。这种模式考虑到了水热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