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孔明六出祁山作者锺建阳10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诸葛孔明六出祁山作者锺建阳101

PAGE PAGE 1 彰化縣99年度國民中小學學生獨立研究作品徵選 人文社會類第二名 諸葛亮「六出祁山」的分析探討 作 者:鍾建陽 指導老師:蔡有鎭 一、前言 諸葛亮乃是三國演義中的靈魂人物,他的隆中對、初出茅廬的博望坡之役、赤壁之戰,乃至於取西蜀、破南蠻,無一不令人驚豔,無一不令人讚嘆。然而在劉備白帝城託孤後,國事一穩定,便連年對魏國用兵,究竟是為了什麼,在什麼時空背景之下,如此鍥而不捨的一次又一次北伐中原,最後鞠躬盡瘁的病死於五丈原。 因此我想研究分析孔明六出祁山究竟是如何開始、如何結束;怎麼樣的背景、怎麼樣的情勢;以及每一次的北伐的成因與敗因。 二、正文 (一)「六出祁山」略述: 夷陵之戰,劉備敗於陸遜,戰敗奔回白帝城,而後便染病不起,臨終前將太子劉禪託付給諸葛亮,諸葛亮則應允將盡施犬馬之勞報答先主,竭股肱之力、盡忠貞之節輔佐後主。 蜀漢建興四年,魏帝曹丕去世,曹叡即位。諸葛亮用反間計使司馬懿削職回鄉,而後展開第一次北伐。(「三國演義第91回」) 第一次北伐在蜀漢建興六年(228年春),諸葛亮令趙雲等作疑兵,擺出由斜谷攻郿城的態勢,以吸引魏軍;自己則率主力向祁山方向進攻,隴右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相繼叛魏降蜀,又收服了姜維,一時關中大震。可是馬謖違背諸葛亮部署,為張郃所敗,失了街亭;趙雲等出兵也不利,諸葛亮只得退回漢中。不久,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又叛漢附魏。(這就是「失空斬」故事之所本:失街亭、空城計、斬馬謖)(「三國演義」第91至95回) 第二次北伐是在蜀漢建興六年(228年底),諸葛亮乘陸遜在石亭打敗曹休之機,出散關,包圍陳倉,卻為魏將郝昭所遏;魏遣勇將王雙援陳倉,諸葛亮留魏延拒王雙,自引大軍攻祁山,連敗曹真;最後因糧盡退兵並計斬王雙。(「三國演義」第96至98回) 第三次北伐是在建興七年(229年),諸葛亮奇襲陳倉,再到祁山,命姜維、王平分取武都、陰平;魏以 HYPERLINK /question/question?qid=1005022604540 \l # \o 司馬懿 司馬懿為都督,率軍抵禦;諸葛亮連敗魏軍,卻因諸葛亮發病而悄然退兵。(「三國演義」98至99回) 第四次北伐是在建興九年(230年四月),魏以曹真、司馬懿為正副都督,進攻漢中,諸葛亮加強防守,又增調援軍,再由於連續大雨,子午谷、斜谷等道路不通,魏軍撤退。諸葛亮再分兵兩路而取祁山,氣死曹真,連敗司馬懿;司馬懿堅守不出,使蜀降將苟安回成都散布流言,誣指諸葛亮欲篡位,諸葛亮被迫退兵。(「三國演義」第99至100回) 第五次北伐是在建興九年(231年二月),蜀軍包圍祁山,魏軍統帥司馬懿迎擊,諸葛亮準備決戰。司馬懿知蜀軍遠來,軍糧不多,憑險堅守,拒不出戰。此時都護李嚴因糧草不濟,謊稱吳國欲攻蜀,向諸葛亮告急,諸葛亮連忙班師,在退卻途中以伏兵射死了魏國名將張郃。(「三國演義」第101回) 第六次北伐是在建興十二年(234年二月),諸葛亮率十萬大軍出斜谷口,到達郿縣,在渭水南岸五丈原紮營。司馬懿也築營阻攔,不與蜀軍作戰,料知蜀軍遠來,糧草運輸困難,想把蜀軍拖垮。諸葛亮也有準備,在渭水分兵屯田,作長期戰爭的打算。諸葛亮在這次出兵前曾與孫權約定同時攻魏,五月吳軍十萬攻魏,不勝,撤回江東,所以蜀軍只得與魏軍單方面周旋。八月間諸葛亮積勞成疾,病情日益嚴重,不久就與世長辭,蜀兵也只得退兵回成都了。(「三國演義」第102至104回) (二)我的分析: 諸葛亮會如此拚了命北伐中原是因為── 1、白帝城託孤: 最重要的是為著報答劉備的重視器用、知遇之恩及白帝城託孤。前出師表中諸葛亮曾云:「臣本布衣,躬耕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馳驅。」由此便可知,諸葛亮是要盡己之力來報答劉備,並實現劉備未能完成的理想! 2、以攻為守: 他了解若是茍延終究會被滅亡的道理,所以要力拚到底;北伐不能保證蜀國勝利,但可以換取戰略上的主動,保證蜀國存活更久一點。以攻代守,積極北伐,以漢中為屏障,保衛成都的安全,正是他的策略。諸葛亮去世後,姜維沿襲了諸葛亮的戰略,前後十一次北伐,雖皆未成功且互有勝敗,卻能使魏國不敢正視漢中,直到姜維屯田避禍的兩年後,魏國才二十九年來頭一次主動進攻蜀國,由此可見諸葛亮是如何的高瞻遠矚啊。 3、漢賊不兩立: 蜀、魏不相容,如後出師表中所言:「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託臣以討賊也。」蜀國以漢室正統自居,大漢皇帝旁,豈能容有大魏皇帝。因此諸葛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