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葛尔盆地盆地研究.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准葛尔盆地盆地研究.docx

准葛尔盆地盆地研究 地理位置 准喝尔盆地位于西北为准卩葛尔界山,东北为阿尔泰山,南部为北天山,是 一个略呈三角形的封闭式内陆盆地,大约位于45°Nf85°Eo东北为阿尔泰 山,西部为准鹰尔西部山地,南为天山山脉。盆地呈三角形,面积约 380,000平方公里。 地质特征 准喝尔盆地是晚古生代至中.新生代多旋回叠合盆地,其上沉积石炭纪、 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第三纪和第四纪地层。下部为前寒武 纪结晶基底,上部为晚海西期(泥盆?早中石炭世)的褶皱基底。 地形特征 盆地西部有高达2000米的山岭,多缺口,西北风吹入盆地,冬季气候寒 冷,雨雪丰富。盆地边缘为山麓绿洲,日平均气温大于10°C的温暖期约 140?170天,栽培作物多一年一熟,盛产棉花、小麦。盆地中部为广阔 草原和沙漠(库尔班通古特沙漠),部分为灌木及草本植物覆盖,主要为 南北走向的垄岗式固定、半固定沙丘,南缘为蜂窝状沙丘。盆地南缘冲积 扇平原广阔,是新垦农业区。发源于山地的河流,受冰川和融雪水补给, 水量变化稳定,农业用水保证率高。 盆地类型 准嶋尔盆地是新疆北部自二叠纪以来形成的大型陆内叠合盆地,盆地构造 演化划分为4个阶段,即早二叠世断陷■晚二叠世拗陷?三叠纪一第三 纪断拗和第四纪上升阶段。 盆地研究 盆地研究 基底 准嚷尔盆地具有双基底结构:下部为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上部为晚海西期 (泥盆?早中石炭世)的褶皱基底。根据航磁资料,盆地地壳有两个磁性 界面,上面一个界面在盆地边缘地区的平均厚度为5?8km,下面一个界 面平均深度为16km,两者之间的地层厚达10kmo从现有资料看,上 的界面相当于上古生界中磁性地层的顶面,在盆地南缘的北天山凹陷区, 钻井资料与地面露头已证实为晚海西期褶皱基底,下面那个界面所反映的 地层当然要比上古生界老得多。从准鹰尔盆地及其周边岩石的磁性来看, 泥盆系以下的古生界及上元古界磁性都比较弱,难以形成磁性界面,只有 比它们更老的太古界及下元古界磁性比较强,可以形成磁性界面。所以将 深达16km的那一个磁性界面作为太古界及下元古界(即前寒武纪)结晶 基底的顶面。 盆地的这种双基底结构反映了前盆地阶段准嶋尔地区在古生代极为复杂 的构造演化过程和稳定体制向活性体制的转化。经历了加里东和早中海西 两个时期,准卩葛尔由稳定路块完全变成了岛弧区。纳缪尔期以后准鹰尔岛 弧开始回返(一些地区回返可延迟到早二叠纪末),在褶皱回返的复向斜 中,出现了一些断坳结合的小盆地,于是准嶋尔开始形成。盆地多数部位 中新生代的沉积盖层厚度并未达到18.5公里。因此.推测在古老结晶 基底之上存在海西早期的地层是合乎逻辑的。这些地层中火山活动产物少, 而且未经强烈的褶皱变动。 基底界限 西部界线大体位于乌尔禾-?-克拉玛依-一乌苏,北界由德仑山向东南直抵 东准喝尔.南部界线大致位于乌苏---玛纳斯---阜康---线.唯东部界线尚 有待于进一步确定,可能是在沙丘河断裂阜康附近 盖层 全盆地分布的区域性盖层有上三叠统和下侏罗统。三叠系上统白碱滩组的 大套泥岩厚度在IO0到400 m,大部分地区下侏罗统三工河组上部泥岩厚 70-110 mo盖层综合评价表明,其在盆地绝大部分地区为中等以上的有 效区域盖层。南缘吐谷鲁群、安集海河组泥岩也是重要的区域性盖层2大 类和背斜、断层、岩性及不整合4个亚类层。同时,盆地各层系不乏局部 周边 2.盆地的构造 1、构造层的划分 1、新生界构造层 形成于喜马拉雅构造期,准嚼尔盆地北侧为相对隆升区,沉积厚度较小, 南缘昌吉凹陷为巨厚沉积区,沉积了前陆磨拉石建造。整个盆地呈北高南 低的掀斜状,南缘昌吉凹陷中乌鲁木齐和奎屯两个沉降中心沉积厚度大, 帐北隆起带和西缘隆起带具有南北向沉降梯度带,乌伦古凹陷有部分沉积 (图1) 2、上侏罗统■白垩系构造层 pa全盆地为向南倾斜的沉积区,沉降中心在南缘昌吉凹陷。晚白垩世中央(陆 梁)隆起带、红车断裂带附近为斜坡沉积,呼图壁-莫索湾沉积较薄,厚 度为600^800 m,昌吉凹陷沉积厚度最大,约1100 m,帐北斜坡带呈 南北向明显沉积梯度带,沉降中心分别在乌伦古凹陷、南缘昌吉凹陷、四 棵树凹陷和帐北斜坡带及前缘凹陷(图2) o早白垩世全盆地呈向南倾的 斜坡,南缘凹陷为统一的深沉降中心,昌吉凹陷有明显南北向凹陷分异特 征,次级沉积中心已经消失,标志着盆地进入全新的演化阶段。侏罗系与 白垩系间存在区域性角度不整合,上侏罗统在部分区域缺失。晚侏罗世西 北缘?奎屯为相对隆起区,昌吉凹陷沉积最厚约2 000 m,南缘凹陷区被 莫索湾南北向浅凹陷区分开,陆梁为较窄的隆起带,乌伦古凹陷发育,沉 pa 积厚度最大约1000 mo (图2) 上三叠统■屮侏罗统构造层 侏罗纪和晚三叠世时期陆梁隆起幅度明显增大,四棵树凹陷逐渐消失,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