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文物故事——一只板凳做纪念.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物故事——一只板凳做纪念

一只板凳做纪念 “文化大革命”期间,陈云受到了错误的批判,被下放到江西南昌“蹲点”。1969年10月18日,陈云带着工作人员一同踏上了从北京前往江西南昌的列车。火车经过两天两夜的行驶,于 在陈云出发去江西前,周恩来给江西省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打了电话交代老同志们的安置工作,谈到陈云时说了两点:一、陈云在北京时已在工厂蹲点,到江西后还可以继续到工厂蹲点。二、陈云身体不好,他住的房子最好有暖气。就这样陈云等一行到达南昌后,又辗转数日被安排在南昌郊区青云谱的福州军区干部休养所居住,并就近到相隔约一公里的江西化工石油机械厂蹲点。 做好了长期蹲点的安排后,陈云让秘书萧华光先去青云谱看看,需要添置些什么。萧华光看后,如实地向陈云作了汇报,并提出要在这里长期生活,还得购置一些日常生活用具,如锅、碗、盘、勺刀等。这些费用按规定是可以报销的。陈云听后挥挥手说:“不必报销了。我看买这些东西也用不了几个钱,我还出得起,由我出好了。” 陈云随即取出100元交给萧华光,嘱咐若不够再到他那里拿。 1969年11月12日上午,陈云来到厂里报道。这天清晨职工们都早早的来到厂里,他们在前一天得到通知:从今天起中央有位领导被安排在厂里“蹲点”。这天,陈云穿着一套半新半旧的深灰色咔叽布中山装和一双黑布鞋,戴一顶深灰色帽子,外面披一件咖啡色海虎绒领的草绿色军大衣,从一辆华沙牌米黄色旧轿车里走出来。工厂负责人迎上前去说:“欢迎首长来我们厂蹲点”。陈云听后笑了笑说:“我是犯了大错误的人,到你们厂里来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简单的对话后一行人走进会议室开座谈会,会议结束后,工厂负责人又把厂办公室主任马骏介绍给陈云,说:以后在厂里有什么需要就可以找他。陈云笑呵呵地夸赞马骏的名字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陈云很快和厂里的人很快熟络了起来,最让工人们佩服的是陈云能说出每个人的名字。在厂里调查研究一段时间后,陈云想出去再看看。在参加完铸工车间木模二班的学习会后,陈云就对车间班长邹承标说,过几天准备去农村搞点调查研究。此时,刚与同事换完班下来的陈天赋,正巧听见了陈云与邹承标的谈话。陈天赋是车间里的青工,对于陈云这位和蔼慈祥的“大干部”,他是无比崇敬的。得知陈云两天后要去农村调研,陈天赋就想着给他心中的偶像做点什么。陈云的身体一直不好,农村条件又比较差,要是随身能带着折叠凳,这样无论走到哪里,累了,马上就有凳子坐下休息。说干就干,陈天赋下班回家后就开始制作小凳子。 第二天清晨,凳子的骨架已经初步完工,可上面需要有一块坚牢耐曲折,具有良好防水性能的帆布料做面。可这帆布上哪儿去找呀?要知道在当时物质资源匮乏的年代,就连一些生活必须品也是很难买到。怎么办呢?陈天赋正琢磨着下午去厂东边的废料堆找找,没有注意到从身边经过的大李师傅,正折回猫腰准备“袭击”他。 “哇!”陈天赋被大李师傅这毫无准备的一吼,吓得一个屁股墩坐到了地上。 “小陈想什么心事呢?我从你身边走过都没注意到。”大李师傅边笑边拉起坐在地上的陈天赋。 “大李师傅呀。”陈天赋边怕打着衣服边憨笑着说:“昨晚我给陈云同志做了个小凳子,还差个面就做好了,正想着上哪儿找帆布做面呢。” “嗐!我当多大个事呢。吃过饭到我家去,我有个帆布包,你看看能不能用上”。说着大李师傅在陈天赋的肩上拍了一掌。 有了大李师傅给的帆布包,凳子很快就做好了。躺在床上的陈天赋久久不能入睡,他想:明天开班会时陈云会来,到时要亲手将小板凳交给陈云。在兴奋之余,他还有着一丝丝的担忧,他担心陈云同志这样的“大干部”是不是会接受他做的小板凳吗? 第二天班组会上,陈天赋忐忑不安地将小板凳送给了陈云。陈云得知这是小陈师傅专门为他下乡制作的小板凳,如获至宝般的拿在手上端详了半天,再打开试着坐了坐。陈云笑呵呵地对陈天赋说:“嗯,好,好。谢谢你,谢谢你啊!我下乡有凳子坐喽!” 听到陈云的夸奖,陈天赋心中的大石终于落下:“凳子做得粗糙,我只不过为他老人家尽了一点心,可这么大的干部却爱不释手”,想到这里,陈天赋不禁感动得热泪盈眶…… 之后,陈云带着这个板凳去了江西农村做调查研究,这个板凳也见证了陈云在江西与工农情结的岁月。1972年陈云要回北京了,走时他将这个满载着江西人民对他爱戴之情的板凳也一起带上,并对着送行的人说:“我要把这只凳子带到北京去,给毛主席看看,告诉他这是工人师傅为我做的……”。 (毛惠芳)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