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纳米纤维毯及包裹技术-重庆节能网.DOC

陶瓷纳米纤维毯及包裹技术-重庆节能网.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陶瓷纳米纤维毯及包裹技术-重庆节能网

一、技术名称:?陶瓷纳米纤维毯及包裹技术   二、技术所属领域及适用范围   技术所属领域:纳米材料/保温(保冷)材料;   适用范围:-170-5℃保冷绝热工程,180-850℃保温绝热工程。   三、与该技术相关的能耗及碳排放现状   目前,国内高耗能行业由于表面热损产生的能耗量和碳排放量无定量统计和标准,需进一步加强工作管理。以国内炼油一次加工能力?7 亿?t 为基数,以炼厂规模均为?1000万?t/a 计算,仅对蒸汽管网进行估算,每年由于管道保温造成的散热损失约?128 万?tce,碳排放量约?337 万?t。   现有保温材料均为隔热材料,主要有超细玻璃棉毡、陶瓷纤维毯和复合硅酸盐板等。其导热系数为?0.11-0.15w/m.k(热面温度?600℃),散热强度一般不能达到国家标准要求;保温层经济厚度为?150-250mm,保温体表面散热面积较大;由于现有保温材料结构强度方面存在缺陷,保温性能每年衰减?5%-10%;保温体表面散热损失是国际先进水平的?2.5 倍,节能潜力巨大。   四、技术内容   1.技术原理   传统保温材料是靠隔绝空气来隔热,其导热系数大于空气的导热系数。我们在民用生活中采用抽真空技术形成真空结构,从而形成绝热结构以达到理想的保温效果。工业生产中被保温体体积巨大,形状复杂,温度变化幅度更大(-162℃-1700℃)。   陶瓷纳米纤维毯是以玻璃纤维和陶瓷纤维等多种纤维为骨架,采用胶体法和超临界强化工艺将陶瓷材料制备成为纳米级材料,粒径小于40nm(空气分子团自由行程约为70nm)的陶瓷粉体占98%以上,形成真空结构,从而在工业工程领域实现了真空绝热结构,使被保温体表面散热量减少50%以上(较传统保温材料)。   陶瓷纳米纤维毯及其包裹技术采用了更为合理的密封材料,使传热垂直对流值降到最小;采用了更为科学的施工工艺,使陶瓷纳米纤维毯保温体与被保温体贴附紧密,使传热水平对流值降到最小。   2.关键技术陶瓷纳米纤维毯及其包裹技术包括了陶瓷纳米纤维毯制备技术、配套密封材料制备技术、与之配套的保温结构工艺包和陶瓷纳米纤维毯包裹技术。   陶瓷纳米纤维毯制备技术采用了胶体法工艺和超临界工艺,使陶瓷材料形成真空结构;密封材料制备技术采用高分子材料和有机硅在光催化作用下形成致密型完整密闭保护层;保温结构工艺包根据陶瓷纳米纤维毯的绝热物性和保温体层间温度大数据,在工程中实现陶瓷纳米纤维毯的最佳经济厚度和节能效果;陶瓷纳米纤维毯包裹技术含专用工装和施工技术,使陶瓷纳米纤维毯在绝热工程中实现最优性能。   3.工艺流程   陶瓷纳米纤维毯制备工艺:   陶瓷组分溶于醇类——化学法凝胶——强化脱水——超临界物理强化。   五、主要技术指标   陶瓷纳米纤维毯技术指标制定过程中参照了?ASTM、ISO、API 和国家及石化行业等标准,详见下表。 ? 名称 陶瓷纳米纤维毯 陶瓷纳米纤维毯 型号 RD-600 RD-1000 最高使用温 600℃ 1000℃ 长期使用温 450℃?? 850℃ 永久线变化 3%(600℃×24h)?? 3%(1000℃×24h) 体积密度 ≯200kg/m3 ? ≯200kg/m3 含水率 ≯2% ? ≯2% 憎水率 ≮98% ≮98% 体积吸水率 ≤3% ? ≤3% 溶出液?PH 值 7--8 7--8 氯含量?? ≤25PPM ? ≤25PPM 氧化铝含量 —— ≮30% 防火等级 A1 ? A1 导热系数 ≤0.045(600℃热面) ≤0.055(600℃热面)   六、技术鉴定、获奖情况及应用现状   技术鉴定及获奖情况:陶瓷纳米纤维毯及包裹技术已完成科学技术成果查新工作,并已出具查新报告,近期将组织开展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   目前技术应用现状及产业化发展情况:陶瓷纳米纤维毯及包裹技术已在石油化工行业所有高温管线部位及加热炉完成工业化应用,并获得用户较高评价。目前在石化行业内推广应用比例不足?1%,该技术已列入中石化和北京市节能低碳推广技术目录。   未来除在石油化工行业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外,还应在其他高耗能行业(如:钢铁、冶金、热电、精细化工、LNG 和城市热网等)推广,争取在?5 年内形成每年?20 亿元人民币产值的节能产业。   七、典型应用案例   典型案例?1   典型案例应用单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北京燕山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项目名称:热力厂一热力车间至炼油一厂柴油加氢精制装置中压蒸汽管线保温节能改造技术   提供单位:合肥市嘉邦节能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建设规模:炼油一厂?260 万?t/a 柴油加氢装置采用?3.5MPa 蒸汽作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