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储层垂向带发育特征及其识别标准邹胜章1.DOCVIP

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储层垂向带发育特征及其识别标准邹胜章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储层垂向带发育特征及其识别标准邹胜章1

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储层垂向带发育特征及其识别标准? ?注:本文为国家“973”项目(编号2011CB201001)及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编号201211082)资助成果。 收稿日期:2016-08-15;改回日期:2016-08-25;责任编辑: 。 作者简介:邹胜章,男,1969年生。博士,研究员。地质工程专业。通讯地址:541004,桂林市七星路50号,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Email: HYPERLINK mailto:zshzh@karst.ac.cn zshzh@karst.ac.cn。 邹胜章1),夏日元1),刘莉2),唐建生1),梁彬1)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541004; 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 内容提要:岩溶储层在垂向上的分带性是岩溶在垂向上发育不均匀的客观表现。根据现代岩溶理论,通过对大量测井资料的统计分析,按照岩溶缝洞系统发育强弱及地下水运动方式、岩溶作用方式,将岩溶储层垂向上划分为表层岩溶带、垂向渗滤溶蚀带、径流溶蚀带、潜流溶蚀带等四个岩溶发育带,并建立了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储层垂向带划分的测井响应与岩溶成因组合指标体系。测井响应指标包括自然伽玛、电阻率、井径等;岩溶成因指标包括地下水径流方式、岩溶作用类型、充填特征和岩溶个体形态等。根据岩溶储层垂向带划分标准,对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储层垂向带发育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不同地貌区岩溶储层的垂向带发育特征进行分析。分析认为:表层岩溶带以大中型溶蚀孔洞为主,测井显示为高伽玛,低电阻;半充填(或未充填)时测井表现为低伽玛,低电阻;垂向渗滤溶蚀带以高角度溶缝和小型溶蚀孔洞为特征,测井显示为低伽玛,高电阻;径流溶蚀带多发育大型溶洞,测井显示为高伽玛,低电阻;潜流溶蚀带岩溶弱发育,测井显示为低伽玛,高电阻。 关键词: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储层;垂向分带;划分标准 不同碳酸盐岩岩石结构对岩溶作用响应表现出明显的差异(Weng Jintao,1987),在水动力条件下造成了岩溶在垂直方向上和平面上发育的不均匀(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溶研究组,1979)。岩溶储层在垂向上的分带性已得到广泛的认同(Hao Shuming et al.,1993;Guo Jianhua et al.,1993;Jia Zhenyuan et al.,1995;Zhou Yongchang et al.,2000;Wu Changwu et al.,2002;Wang Junming et al.,2003;Chen Xueshi et al.,2004;Xiao Menghua et al.,2010;RongYimin et al.,2013),不同学者根据各自的理解,将储层垂向上划分为3~5个带(表1);这些分带方法都是以地下水动力条件作为其分带的主要依据(He Yubin,1991)从3个带到5个带不等。从以往分带的定名来看也是各有特点,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没有对各带进行科学的定义,个别分带甚至有交叉现象,如垂向洞穴带(落水洞)本身就没有一个严格的界线,和渗流带也有重叠的部分,在实际中很难加以区分;另外,季节变动带受地形影响在不同地区的厚度差异巨大,且只是在大雨和暴雨时才会出现短暂的水位抬升,绝大部分时段还是属于垂直渗滤带的一部分,把这部分单独划分为一个带在岩溶储层垂向分带上没有实际意义。 表1 岩溶储层垂向分带代表性方案 Table 1 Representative schemes for vertical zoning of karst reservoirs 代表人 分带定名 代表人 分带定名 郝蜀民 垂直渗入带 季节变化带 水平径流带 深部径流带 邬长武 风化壳(地表岩溶) 垂直渗流带 季节变动带 水平潜流带 深部缓流带 郭建华 地表岩溶带 过渡带 地下水平潜流岩溶带 王俊明 表层大型溶蚀带 上部交替溶蚀带 下部交替溶蚀带 底部缓流溶蚀带 深部滞流溶蚀带 贾振远 风化残积层 垂向洞穴带(落水洞) 渗流带 潜流带 岩溶基准面(隔水层) 陈学时 戎意民 地表岩溶(残积)带 垂直渗流岩溶带 水平潜流岩溶带 深部缓流岩溶带 周永昌 肖梦华 地表岩溶带 渗流岩溶带 潜流岩溶带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实践表明,岩溶作用是古老碳酸盐岩形成有效油气储层的重要控制因素(Kang Yuzhiu et al.,2008),在不整合面之下碳酸盐岩地层中形成的岩溶是十分重要的油气储层(Deng Shenhui et al., 2015; Zhen Jian et al., 2015)。不同的岩溶发育带,其岩溶发育规模和储集体(或缝洞单元)结构类型均不相同(H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