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知识素质培养 佚名.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 海洋的奥秘 海洋的形成 火球冷缩成海 解释海洋的形成,最早抛弃带有迷信色彩的传说的是法国人鲍蒙。1852 年,他提出一种假说,地球是从太阳爆炸分裂出来的,最初的地球是一个火 球,同太阳一样发热发光。后来热量散失,逐渐冷却,外面便结成一层硬壳, 里面继续冷却,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冷缩的部分便有了空隙,在重力作用 下,地壳便大规模的下陷,下陷程度,极不规则,形成地壳的褶皱。这一假 说,把地球比作一个干透的苹果,随着果肉的干缩,果皮就发生皱缩,地球 也一样,随着地幔的冷缩外壳发生了皱缩,有的地方凹下,有的地方凸出。 地球的内部是熔岩,在重力的作用下,不时寻找裂缝涌出来,便引起火山和 地震。随着火山从深处迸出的熔岩,在地壳上缓缓流动,又把裂缝填平填满。 就这样地壳一层一层加厚。地壳的变厚,有力阻止了地球深处熔岩的迸出, 火山活动也就逐渐减少,地球的表面轮廓也就基本固定下来,高耸的部分便 是陆地,低陷的部分便是海洋。 这种火天冷缩成海之说,不再是纯粹的想象和神话,而是有着相当程度 的科学见解,因而得到许多人的拥护,在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期,地 质学界一直将它奉为经典。但是,用冷缩说解释山脉的凸起,海洋的形成, 并把它比作苹果同果肉干缩而发生褶皱,毕竟有些牵强附会。把复杂问题简 单化,初听起来,饶有兴趣;强究起来,则矛盾百出,不合情理,难道8000 多米高的高峰和 1万多米深的海底,也是冷缩形成的吗?地壳冷缩固定以 后,又为什么还有沧海桑田之变?喜马拉雅山为什么可以从海底升起来? 冷球变热成海 鲍蒙提出冷缩说之后的 120年,美国天文学家霍伊尔,在 1972年,提出 一个完全相反的说法,叫做 “新星云假说”,说地球原来是个冷球,是由于 放射性元素蜕变生热,才能慢慢热起来的。霍伊尔认为:原始的地球上既没 有海洋,又没有大气,是一个没有生命的世界。当时的地球是一个温度很低 的冷球。后来又怎么变热了呢?那是地球内部的一些放射性蜕变中释放出大 量的热,使地球内部的温度逐渐升高,高到竞把地内物质熔解成了岩浆。冷 球变热之后,又由于重力作用,重物质便往下沉,轻物质便上浮。铁、镍等 重金属沉入地底,形成地球核心部分。硅酸盐等不轻不重的物质包围在地核 外面,形成地幔,地幔的表层便是地壳。水汽、大气则飞向天空,形成厚厚 的大气层。 当然,地球内放射物质释放出来的热并不是无限的,它只能越来越少, 越来越弱,因此,原来的冷球,发了一阵高烧之后,又得冷却下来,特别是 外层冷却最快,终于凝固了,变成了地壳。地球内部冷得很慢,直至今日, 仍有上千度的高温,保持着可塑性熔岩状态,由于高温和高压,在深层翻滚 对流,有时难免不从地壳薄弱处冲出来,形成火山。 地球表面冷却,天空水汽便凝聚成雨,接着便整年整年地下着滂沱大雨, 这才使地球上的坑洼地带积满了水,形成大海大洋。这样说米,海洋的形成 只能是在地球之后,但至少也有30亿年历史了,也许最初大洋大海没有这么 多的水,后来,随着火山的活动,地下水的上冒,随着大陆的形成,泉水的 流入,大洋大海才逐渐充满了水,才成了这个样子。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关于海洋的形成,还有很多种说法,各种说法都有一些道理,又都有一 些不足,孰是孰非,孰优孰劣,有待进一步考察研究。 (1)分出说 地球上有四大洋,其中最深的要算太平洋,谁能说清太平洋盆的形成, 问题就解决一大半。 半个多世纪以前,美国天文学家乔治·达尔文 (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的 儿子)提出一个十分大胆的说法,叫做 “月球分出说”。 乔治·达尔文认为:地球的早期处于半熔融状态,它自转速度比现在快 得多。同时在太阳引力作用下会发生潮汐。如果潮汐的振动周期与地球的固 有振动周期相同,使会发生共振现象,使振幅越来越大,最终有可能引起局 部破裂,部分物体飞离地球。现在的月亮,就是20亿年以前,地球在这种自 转中甩出去的小火球,那个小火球的体积相当于地球的1/6,留下一个大坑, 便是太平洋的洋盆,以后注满水,便是今天占整个海洋面积一半的太平洋。 支持乔治·达尔文说法的人,列举很多理由;第一,月球的密度与地球 浅部物质密度近似;第二,只有太平洋洋底几乎全是玄武岩,而其他洋底在 玄武岩上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