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艺术赏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明上河图》艺术赏析.doc

《清明上河图》艺术赏析 【摘要】《清明上河图》这一不朽杰作,无论从绘画艺术还是从历史角度来看,都具有很高的价值。原作曾为北宋宣和内府收藏,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堪称国之瑰宝,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清明上河图》进行赏析。 【关键词】《清明上河图》;绘画;历史 《清明上河图》绢本,长 528.7 厘米,宽 24.8 厘米,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作品,它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清明上河图》以全景式构图,严谨而精细的笔法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汴京的繁荣景象和社会生活风貌,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清明上河图》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它真实的记录了北宋汴京的风土人情,在作品中描绘了八百一十五人,各种牲畜六十多匹,木船二十多只,房屋楼阁三十多栋,推车乘轿也有二十多件。对研究当时的经济、建筑、服装、商业等各个方面都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清明上河图》进行赏析。 一、时代的缩影 《清明上河图》无论就其本身的艺术价值,还是它所描绘的包罗万象的内容,都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水准,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宋代,尤其是北宋,是一个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空前发展的历史时期。宋代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为当时的绘画艺术开拓了新的创作领域,丰富的市井生活内容成为画家们描绘的新题材。于是,一支以善画市井居民日常生活,融人物、山水、花鸟于一体的市肆风俗画队伍应运而生,在这支创作队伍中,有北宋著名画家燕文贵、高元亨、王居正、叶仁和南宋著名画家萧照、刘松年、苏汉臣、李嵩、朱锐等,以及一大批佚名的民间画工。当然,其中最有影响力、最具代表性的画家是张择端,而作品是《清明上河图》。市肆风俗画反映了当时城市的社会面貌,适应了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迎合了新兴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因而受到群众欢迎,也逐步得到宫廷统治者的认可和赏识。我国绘画艺术到了唐代,无论人物、山水、花鸟,都具有了相当高的水平,但表现人物画的题材大都以宗教、皇室、贵族、士大夫、仕女为主,很少反映劳苦大众和社会活动场面。到了宋代,绘画逐渐面向社会,走向生活。因此,此时期的市肆风俗画及其经典作品《清明上河图》的产生具有其历史的必然性。《清明上河图》从构思、创作到成品,倾注了作者张择端的极大心血。 在这幅作品中,作者将现实主义创作思维与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相结合,采用长卷式构图,运用散点透视方法,使画面容量大,便于刻画复杂的事物,还使画面包容一种戏剧性的变化,使人在“窄窄画幅”中如阅千里江山,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整幅作品仿佛一曲震撼人心的交响乐,几经起伏跌宕,层层展开,推向高潮,在热闹的气氛中结束,北宋都城繁荣发达的主题得以充分体现。徐徐展开画卷,优美柔和的序曲奏响,疏林薄雾中掩映着三五农家,一片柳林已吐出新绿,告诉人们春回大地的消息,小桥、流水、扁舟、老树,耕农、挑夫、骄马,透出一派生机。接着,进入最精彩的部分,汴河两岸,楼舍林立,商业发达。汴河上,来往船只,首尾相接,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停泊靠岸,紧张卸货。河面上,拉纤的、摇橹的、卸货的、搬运的,一派忙碌景象。特别是横跨汴河的虹桥上下,更是热闹非常。这段扣人心弦的描绘,将作品的情节推向高潮,充分显示了画家的造型能力和统揽全局的高超技艺。最后对汴京街市的描写,更加显得从容、自然。高大的城楼、官府衙门、民居宅院、作坊店铺、茶楼酒肆,参差错落;街市上车水马龙,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显示出百业兴旺、热闹非凡的景象。整幅作品气势恢弘,构图严整,笔法细腻。无论是环境的描写、人物动作及心理的刻画、故事情节的安排,都显示出画家张择端无与伦比的高超技艺。难怪宋徽宗赵佶将自己作为此画的第一收藏人,并认认真真地用瘦金体亲笔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 《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女性的缺失,《清明上河图》中的主体人物共有500余人,但细数之下,其中女性仅占20余人,绝大多数女性被排除在公共空间之外,这无疑暗示了创作者及其支持者的观念以及那个时代的传统。宋代实行男女隔离的政策,上层女性更应是足不出户,守闺持家,很少接触到家庭成员以外的男性,缠足的风俗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盛行的。在思想上,对女性的贞洁观念也开始禁锢起来,“金莲要小,牌坊要大”成为社会认同的追求。图中出现的女性大多与小孩或家务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儒家思想里,母子关系是家庭和谐安宁的基础,敬母教子则是值得尊崇的礼仪。只有因孩子需要,女性与陌生人的接触才被看成是合理的。《清明上河图》贯穿了以理学思想为基础的社会思潮,体现了当时那个时代的思想,即对于女性在行为和思想上的控制。虽然女性在社会关系中属于屈从地位,但她们反过来也是男性身份和地位的标志。在历代对帝王的绘画表现中,他们身边经常会簇拥大量的随从,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就是一例,而《清明上河图》中却没有一个人身边单独伴有女性。除了

文档评论(0)

58447638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